这是一所坐落于资兴市偏远小镇的初中学校,校园里鲜花盛开,百花争艳,一派繁荣的景象。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有时还伴有孩子们天真的笑声和顽皮的吵闹声。可就是在这样一片净土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几个未成年人抢劫摩的司机并致人死亡。
2011年5月29日,学生李某(15岁)把抢劫摩托车司机财物的想法告知学生赖某(15岁)、李正某(14岁),三人对如何实施抢劫杀害摩托车司机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和分工。当日11时许,李某等人抢劫摩托车司机谢某并致其死亡,共抢得谢某现金290元、黑色蓝极星手机一台(价值340元)。事后,李某与赖某来至李正某家分赃,李某与赖某各分得130元,李正某分得30元。分完钱后,当晚,三人又若无其事地回到教室继续参加晚自习。
经调查,李某三人都系初二的在校学生。李某系单亲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务工,家庭管教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习惯一人在外飘荡,个性桀骜,不服管束。赖某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疏忽管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读寄宿后,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而李正某系父母中年得子,故对孩子骄纵,百依百顺。三个孩子的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心灵教育,片面认为给足了孩子吃穿就是做父母的最大成就。
这让我又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儿子犯轮奸罪一案的事来。李某可谓是“高富帅”,生活在富裕而有名气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李某的成长环境可说是无可挑剔的,为何他也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灯红酒绿的复杂社会中,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在何方?未来又该如何展望?
首先,要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孩子来到世上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在孩子成年独立前,大部分的时间是与家人相处。因此,当他们更需要别人引导前行的时候,家人就应该首当其冲。家庭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的言行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疏于管教、过分宠爱或父母离异才是导致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从而使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言行举止得体。同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陪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动向,为孩子答疑解惑,做孩子的好朋友、知心人。
其次,传统教育方式亟待改善。学校往往把知识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以成绩为准,导致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丧失信心,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压力过大,无法承受。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急需要改善的。有的孩子多才多艺,但他的心灵发展却是扭曲的。他把个人的私利作为生活的基准,傲慢、不服管束、自高自大、天下老子第一、等等不良行为全都表现出来了。这些,想必都不是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古人说:“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会孩子们如何做人的道理。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掌握了做人的方法技巧,那他也就学会了如何立足社会,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了。因此,学校教育也好、管理也好,关键是要把教学的重心把握好。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确立家长及监护人的预防义务,尽量为未成年人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只有孩子的心理健康了,现代法治社会才会有发展前途。
第三,需要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发展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群体要充分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传媒环境。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加大整治“黑网吧”。社会公民勿以利益为驱动而干一些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事情,积极主动地为孩子们营造有益身心发展的空间。政府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专门机构,明确职责与职权,积极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检测狱警机制,及时掌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等。只有在各界群体、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爱护下,这些羽翼未满的雏燕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凡事都有它的根源,犯罪亦是。只有找到了源头,才是治理的根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只有齐心协力,自觉地崇善高尚品德、追求美好生活,包容合法合理的不同表现,才是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金彩虹
编辑:龙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