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州日报县域版头条】深山“淘宝”记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陈晨 编辑:龙志飞 2014-01-22 10:49:53
—分享—

  □本报记者 陈晨

  巍巍八面山,南竹银杏红豆杉全身是宝;绵绵永乐江,娃娃鱼大鲵处处称奇。1月19日,既是八面山下资兴市州门司镇传统的赶圩日,也是这个小镇首届 “山货节”举行之时。节以 “山货”命名,想必是山珍齐备,农家土特产齐全。记者被当地友人一再游说,当日8点,早早来到镇里的农贸市场 “长长眼”。

  山区的早晨,晨雾未散,寒意阵阵。小镇里面能容纳上万人的钢构农贸市场,已被挤得水泄不通。市场外面,也被前来销售山货的农民朋友挤满。大家在市场管理人员的引导下,把地摊摆成了3条两面6行。尽管如此,还有不断涌入的销售队伍 “抢”占地盘。

  一头刚刚宰杀的本地黄牛,上市没到20分钟,就被远道而来的顾客们抢购一空。市场内柴火味浓重,由农家自养自制自熏的腊鸭、腊鹅、腊鸡翅和鸭翅成了抢手货,不到上午11点,全部销售一空。该镇十里村75岁的老人谢爱桃,挑着她和老伴精心耕耘一年的成果——9只干鸭、一篮酸辣椒萝卜皮花生、一篮茶叶,两个小时内就全部卖完。

  相对于谢奶奶,该镇60岁的 “茶油王”李购明老人就显得 “大气”得多。他家里有手工土榨油房,听说镇里今年举办首届 “山货节”,他收集了20000公斤本地茶籽,榨出5000公斤茶油。今天,他把在县城里工作的儿子、上小学的孙子全部叫来,一家人早早出动,在农贸市场外面架了一副摊板,全家老少向前 “冲”,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记者逛至他摊位的时候,已经卖了300公斤。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 “山货节”山货肯定是重头戏。在现场,记者看到,农民朋友用拾来的红豆杉果、金樱子,挖来的吊马墩、老虎尿、独脚丝茅等中草药泡制的一坛坛米酒,色泽鲜艳,回味悠长,看一眼就让人忘不了。连不善饮酒的记者都忍不住品尝。高山上的各种香菇,经过暴晒后,气味独特,分外勾人食欲;一袋袋红薯干,玲珑剔透,分明是一堆堆纯金璞玉;纯生态的蜂蜜,红白杂陈,凝练清爽,让你感受山里人处子一般的诚信品质。更让人叫绝的是,春节临近,部分村民还从家里搬来株株兰草, “王者之风”香远益清,不蔓不枝,真正体现了 “几多将相生白屋,多少王侯出寒门”的风骨。

  下午,据该镇统计,参加 “山货节”的游客仅自驾游就有1000多人。算上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游客达万余人。当日销售额达50万元,主要土特产有牛肉、土鸡、腊肉、干鸭子、蕨粉、玉兰片、花心薯、糍粑、高山萝卜、白菜等等。镇内的智美鑫蜂业、州彭生态土鸡、鼎丰粮油合作社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来自郴州市城区的郭女士在现场购买了一大堆山货还不够,又来到农户家里,把人家火塘上的干货全部“打劫”一空。镇党委书记陈涛欣喜地说,这样的活动以后年年要搞。

  据了解,近两年来,州门司镇立足 “将军故里、南国梨乡”的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品牌,努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目前,全镇拥有标准化东江梨基地20余个,总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 “烟坪缓季节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2100亩;顶辽村坝泥湖150亩高标准高山茶叶基地顺利流转经营;彭市坝头村600亩新造油茶基地长势良好;2013年6000亩杂交水稻制种,2000亩生姜喜获丰收;鼓励农户发展高山生态鸡,年出笼土鸡1.2万只。 在这里,生态农业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陈晨

编辑:龙志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