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辅导

作者:谢春燕 编辑:龙志飞 2017-12-07 09:05:18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提出

1902年9月列宁第一次提出“党内生活”相关概念。

1926年初,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使用“党的生活”“党内生活”相关概念。

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这一概念,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特性。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内涵不断丰富。

解放战争时期,为克服长期游击战争形成的党内错误习惯,我们党陆续制定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六有”目标:“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概念。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实践。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12个方面、160多条新规定新举措着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同时,配套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党内问责机制、巡视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及作用

广义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等内容;

狭义的党内政治生活,主要是指党内的思想文化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关系和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教育管理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影响到党的方方面面。

 二、制定颁布《准则》的背景及特点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要继续坚持。

(一)制定颁布《准则》的背景

1、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2、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3、这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二)《准则》体现的特点

1、以党章为根本依据。

2、坚持问题导向。

3、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4、体现约束与激励相结合。

5、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高级干部。

三、《准则》的主要内容

准则分三大板块、12个部分,13600余字,提出12方面160多条新的重大观点和重大举措。其基本要求集中体现在第二板块的12个方面。

(一)第一板块: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根本遵循和重点

1、“一个根本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一个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1. “四个路线”“四个着力”“六有政治局面”等明确要求。

    4、重点和关键。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二)第二板块内容:12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

2、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4、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纪律严明。

5、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

7、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

8、明确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9、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党的组织生活。

10、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批评和自我批评。

11、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监督。

12、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

四、贯彻落实《准则》的基本要求

    1、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2、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

    3、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

    4、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

    5、抓住继承和创新者两个关键环节。

作者:谢春燕

编辑:龙志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