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义藻(1904-1929年)
黄义藻,资兴市坪石乡(今兴宁镇)人。
1923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是湘南学联负责人之一。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任共青团资兴支部书记。
1927年任零陵县农民运动特派员。参加了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
1928年3月中共资兴县委成立,他担任中共资兴县委首任书记兼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党代表。上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党代表。1928年5月,奉命率部回原籍打游击,任红四军资兴游击独立团团长,开辟了井冈山外围游击区——龙溪十二洞游击区,抗击了大批国民党正规军和几个县的清乡队、挨户团的疯狂进剿。11月游击区陷落,他率独立团主力突围,编入彭德怀的红五军,任十二大队大队长。
1929年1月在广东南雄小江牺牲。
李奇中(1901—1989年)
李奇中,资兴市坪石乡(今兴宁镇)人,原名李洪广。
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北伐。
1927年,南昌起义时,任贺龙部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副团长。11月,任朱德部第十六军一四○团第一营营长兼教导队队长。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3月,任资兴县苏维埃政府军事主任。4月,率资兴农军上井冈山。红四军建立后,任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5月下旬,红三十六团奉命回原籍打游击,任红军资兴游击独立团参谋长、军事委员。龙溪游击区陷落后,潜走广州,与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中,先后任南京国防部参谋本部作战参谋、驻长沙第七预备师副师长、第一○二师师长。后任昆明防守司令部参谋长和军政部配属驻印度远征军新兵征补师管区司令等职。参加了南浔大战,获宝鼎勋章。他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如为八路军提供军事情报,暗中帮助中共扩大边区,掩护共产党的干部,资助一些青年去陕北等。
1946年春,脱离国民党军队,举家迁往香港。
1949年7月,奉周恩来电召,参加全国政协筹备工作。
1950年3月,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次年改称国务院参事。
1986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1989年8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反用空城计
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资兴农军反用空城计,击退反动武装进攻之事,却鲜为人知。
那是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在宜章拉开湘南起义序幕之后,中共资兴支部在三都组织了一支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1000人左右,团长李奇中,党代表黄义藻)、工人纠察队(200人左右,队长曾昭文),各区乡都成立了赤卫队,准备夺取县城,策应湘南起义。资兴农军领头人是东乡区的黄义藻和李奇中。黄义藻系省立第三中学毕业生,头脑敏捷,足智多谋;李奇中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擅长军事,勇猛骁悍,两人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3月9日晚,黄义藻、李奇中率领资兴农军,奉命前来配合作战的永兴农军,郴县农军一起,浩浩荡荡,从三都出发,凌晨抵达城郊,四面埋伏起来。
盘踞在县城的敌人,是发动“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部下的一个连长,名叫李正权。许部被朱德、陈毅击溃后,李正权窜到资兴,被土豪劣绅推举代理县政。这家伙也出身黄埔军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且年轻气盛,不可一世,认为有他百来人枪在此,是可“保境安民”,竟高枕无忧,毫无戒备。当拂晓时分三县农军分路突然发起攻击时,他才从梦中惊醒,仓皇弃城逃命。
攻占县城后,永兴、郴县两地农军便撤回本县。就在当天,汝城铲共司令何介青调出朱鸿仪部前来支援李正权,已到旧县(今资兴白廊镇)宿营。李正权也得到郴、永农军撤走及朱鸿仪部来援的情报,急忙调转头来,将人马开到城郊,立即与朱鸿仪取得联系,约定翌日拂晓分两路夹攻县城。
形势十分严峻,敌我双方,从兵力到装备悬殊甚大;敌人有六百来人,而农军只有二、三百人,敌人是清一色的钢枪,而农军只有鸟铳、梭镖、大刀。弃城不守吗,又丢掉了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死守硬拼吗,后果又将不堪设想。黄义藻和李奇中琢磨了好一阵,想出了一招妙棋——反用空城计。他们选出几十名精干战士,分别提前埋伏城内,其余人马大张旗鼓地撤出城外。
李正权得知本县农军撤出县城的情报,大喜过望,连忙率部赶来。又恐有诈,不敢贸然进城。并带三个排长和几个随从,偷偷摸摸绕城四周仔细侦察。
当夜,月色朦胧,隐隐见到城头遍插红旗,城门大开,不见一个岗哨,城内无半点动静。李正权越看越喜,不禁冷笑说到:“黄义藻、李奇中这两小子,书生气十足,也搬出诸葛亮的空城计来,当我是畏首畏尾的司马懿。”
李正权说罢折转回营,率部前来进城。匪兵们对准城内一阵乱枪,见毫无反应,并派一个班试探着进城,还是不见动静,其余人马一涌而入。随后李正权也进入县衙,派出警戒,令其他人收拾好营地,埋锅做饭,自己则躺在椅子上,为自己料事如神而陶醉。
且说朱鸿仪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要保存自己的实力,让李正权与农军先接战,待两败俱伤后,好坐收渔翁之利。故拖延进城时间,此时,朱鸿仪率部到南门外,见城内没有声响,不知底细,下令先头部队开枪试攻,不料与李正权的外围警戒发生误战,一时枪声大作。
正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李正权,听到城门外的激烈枪声,以为是农军来攻城,大声吼到“坚决抵住,堵住四门,快!快!……”
一场误战结束后,朱鸿仪带领一班警卫气呼呼的走来,找到李正权,劈头盖脑问:“你搞什么鬼名堂!”李正权回答:“难道是我先开的枪吗?”
正当他们互相指责、难分难解之际。啪!啪!啪!连续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事先埋伏在城内的农军一起涌出,挥舞着大刀、梭镖杀将过来,“活捉李正权!” “活捉朱鸿仪!”的喊声不断。
一场激烈巷战展开了。短兵相接,敌人的枪难以发挥作用,刺刀又抵不过来势凶猛的大刀、梭镖,只好四处逃命。
李正权率部,左冲右突,窜到东门,出不去。折回向西门又受阻。然后转投南正街,冤家路窄,与农军赤卫队长、绰号“张飞猛汉”的黎龙恩碰个正着。黎龙恩挥刀砍去,李正权把头一缩,帽子被砍掉,他急忙转身从小巷子里落荒而逃,一口气狂奔六、七里路,才停下来喘口粗气。
激战时,朱鸿仪的部队还待在城门外,他是一个老滑头,一见农军涌出,知道中计了,哪管李正权的死活,慌忙逃走回老巢——汝城去了。
黄义藻、李奇中反用空城计一举成功,资兴县成了农军的天下,建起了苏维埃政府。
来源:资兴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资兴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欧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