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正是戏水消暑的好时节
同时,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
近期发生多起溺亡事故
其中多起涉及未成年人
令人痛心
6月21日,常德桃源县8人到河边野游。22日凌晨,突遭暴雨导致河内洪水,1人因不会游泳迟迟不肯跳车,随着车辆一起淹没水中,不幸遇难。
6月16日,邵阳隆回县公安局三阁司派出所接到报警,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一处水坑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件,造成2人死亡。经核实,死者为当地两名9岁的孩童。
6月15日,岳阳市岳阳县毛田镇道仁村道仁水库发生一起悲剧,一对亲兄弟在该水库溺亡,哥哥10岁,弟弟6岁。
这些悲剧的发生
多是由于缺乏防溺水知识和安全意识
一起起事故提醒我们
防溺水工作必须做在前头
不容有丝毫懈怠
据不完全统计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堪称“第一杀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地点?
家长孩子都要了解!
发生溺水常见原因
三五成群结伴去野外游泳
下水摸鱼虾,打捞落入水中的物品
水边活动不慎落入水中
掉入工地积水坑
在泳池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在此呼吁各位家长
家长监管一定要落实到位
做到“四知道”
“孩子去哪了”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一起去”
“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除了解孩子的动态
下面这些防溺水自救知识
家长也务必和孩子一起学习
技能一:水母漂
如果不慎落水,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在水中挣扎。用双手抱住膝盖,让身体保持蜷缩,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身体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浮上水面后再迅速翻转身体,身体仰卧,头部向后。这样可以使嘴巴和鼻子尽可能地露出水面。
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最好不要大口呼吸或深呼吸,因为这样可以延缓身体下沉的速度,等待救援。
技能二:用瓶子制作漂浮物
如果是必须涉险才能逃生,你还不会游泳。教大家用空瓶制作漂浮物:首先拧开瓶盖,将衣服靠近领口的部分贴住瓶口,再将瓶盖直接盖在衣物上拧紧。如果能有两个水瓶是最好的,以v字型托住下巴。
人们普遍认为选择的漂浮物的浮力要完全承托落水者的身体重量,其实并不需要,只需要让头部在水面上就可以了。
在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只需要收集6-8个空瓶,将水瓶按照前胸3~4个、后背3~4个的排列方式竖直拧紧在衣物上。
再用一根绳子在腰部系紧,就可以作为一个简易救生圈使用了,边漂浮边等待救援,从而大大增加生存几率。
技能三:用裤子制作漂浮物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脱掉裤子制作成漂浮物,把两条裤腿打死结,拉好拉链后保持拉链那面朝下。
把裤腿套在头上,并把裤腰展开,用手击水让空气进入裤子。
充气后要用手攥紧裤腰。
安全知识篇
家长篇
学生篇
来源:湖南消防 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袁勇杰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