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到衡阳不南飞,客到南岳不思归。随着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临近,9月12至13日,来自中央媒体驻湘单位、省直媒体、市州媒体的130余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衡阳各景点“打卡”,用他们专业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生动讲述和展示“寿比南山 雁鸣衡阳”的魅力和风采。
抵达衡阳的第一站,采风团来到了南岳里文旅综合体项目。记者们穿梭于南岳里八大沉浸式体验场景间,以南岳“庙会文化”为特色打造的古城风貌缓缓展开,青砖古厝、飞檐翘脊的传统建筑,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古色韵味。采风团不时拍照,记录下这里的古朴与美丽。
在感受了雁城深厚的庙会文化后,采风团又前往了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记者看到,这座把南岳独有的火文化与航空航天科技文化相结合的体验馆建设已进入尾声,即将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研学,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文化地标树立和科学素养提升。
走进南岳大庙,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前来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随后,采风团又来到南岳驾鹤峰上的中华万寿大鼎,该铸鼎造于2000年,高9.9米,重56吨,被世界吉尼斯认定为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祭祀鼎。
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的探访,让记者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王船山故里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参观,让记者们对这位“东方黑格尔”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湘西草堂的静谧与深邃,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
白天的衡阳,百业兴旺、万象繁荣。入夜之后的衡阳,灯火璀璨、活力十足。夜幕降临,采风团来到南华里夜经济集聚区,品味衡阳街头的烟火气。
记者了解到,南华里夜经济集聚区,不仅是新晋网红打卡地,而且是进行“Citywalk”的完美场所。一个个有趣的涂鸦,一处处充满创意的布景,都融合了复古怀旧和现代艺术,每个角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9月13日,走进衡阳市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红砖瓦房的苏式建筑,院中的稠密树叶,路旁的压力机、车床等机械。记者们仿佛一瞬间穿越时空,进入到了上世纪衡阳工业如火如荼的岁月里。
“衡阳是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作为工业‘活化石’的衡阳建湘,工业文化资源丰富,保存完整,受北京798艺术区的启发,通过不断摸索,如今,这里成了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建湘文旅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开利介绍道。
“一座衡阳铁路局,半部中国铁路史。”随后,采风团前往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复古的铁路站台、火车方向牌,沿途的艺术涂鸦手绘墙、极具年代风格的建筑、铁路元素的文创小店……记者们边走边看,感受“老情怀”的保卫里焕发出的新活力。
步入石鼓书院,采风团浸润湖湘之韵,感受浓厚的书香气息。石鼓书院坐落于衡阳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汇,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形成了石鼓书院“一山、二水、七贤”的独有特色。标志性“石鼓书院”牌坊上“石鼓江山”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牌坊两侧,设置了“石鼓”以及时令草花组成的景观。牌坊后方的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见证着书院的发展和变迁。
作为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市府路创新消费场景,潮玩店铺的入驻;中山南路风貌改造项目采用“新商业”+“民国风”的改造方案,致力打造湖南省“社区+商区+景区”融合发展新样板。
“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在衡阳层出不穷,正成为衡阳旅游新名片、文创产业新引擎。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苗溪
编辑:李科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