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他,特级功臣,一生深藏功与名……

来源:清廉五台 编辑:黄欣 2024-04-05 19:26:3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几乎以一人对抗美军一个师的兵力,被誉为志愿军内的最强单兵。战后,他被记特等功、一级英雄,并被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回国后,他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转业回乡后,他隐瞒英雄事迹,面对不公,豁达接受;面对困难,自行解决;面对弱小,倾囊相助。这位曾经创造志愿军战史奇迹的英雄人物就是谭秉云。

图片

谭秉云(1923-2001)

淡泊名利 功成不居

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缅怀英烈的英雄陈列展上,谭秉云与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齐名,是全国51名抗美援朝一级英雄之一。

图片

谭秉云获特等功的立功喜报

《志愿军英雄传》与《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集》这样记载:谭秉云,四川省江津县人……在金化东南390高地阻击敌人,战功卓著。以手雷击毁敌人坦克三辆,打退敌人坦克群的进攻,阻止敌人8个钟头未敢前进一步,对部队、机关、后勤的安全转移起到了重大作用。战后记特等功、一级英雄,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被绘制成以志愿军英雄人物为主人翁的系列连环画,广为传颂。

图片

谭秉云获得的部分荣誉勋章

1953年冬,谭秉云复员回到家乡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刚回到家时,正值县房管所工作人员登门向他母亲收取房租。因家庭贫困,他年迈的父母常年以务农为生,生活上只能勉强糊口,房租已经逾期拖欠多时。如果谭秉云当时向来人表明转业军人甚至战斗英雄的身份,家里肯定可以得到政府的一些照顾和帮助。但他没有这样做,二话不说转头拿出转业费给父母交了房租。

转业回乡的第三天,谭秉云在街上碰到一名在县委机关工作的朋友。此人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通讯文章《反坦克英雄谭秉云》,遂询问文中的反坦克英雄是不是他本人。谭秉云思索片刻后,承认了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当地有关部门得知该情况后高度重视,随即将他叫来问明情况,查看有关证件、勋章、文件等,同时向部队发去电报进行查询核实。部队很快回电,证实了反坦克英雄正是江津白沙人谭秉云。身份得到证实后,组织便按规定给他安排了工作。

图片

谭秉云(中)与战友的合影

身为战斗英雄的谭秉云不愿张扬自己的身份,更不愿被组织特殊对待。他不但没有请求政府给予特殊关照,反而还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功绩,在与安置部门的同志对接时,只表示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军战士。

正直无私 艰苦奋斗

1960年12月初,已是县民政局科长的谭秉云带着几名下属到某镇开会。会间,有人提议到附近炸鱼,为大家改善一下伙食。令人没想到的是,炸鱼时出了意外,发生了人员伤残事件,谭秉云因此受到了处分。有人替他打抱不平,说他当时正在开会,并没有参与炸鱼。可谭秉云在给县委的情况汇报中却这样写道:他虽然在主持会议,但知道有人要去炸鱼,却没有制止,应该加重处分,以儆效尤。因此,谭秉云被撤销职务,调至民政局下属的丹凤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只享受副科长待遇。

图片

谭秉云(前排左五)与民政局同事的合影

谭秉云在材料厂当厂长时,正值全国三年困难时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家的亲戚朋友知道他当厂长后,都纷纷过来找他想在厂里谋一份工作。即使他们再三请求,他都以“厂子是公家的,不是自己私人的”这个理由一口回绝。在那个困难时期,一家人仅靠他一人工资维持。即使如此,他情愿向朋友借钱来填补家庭开支的缺口,也绝不用一丝权力谋取私利,哪怕连一个煤球、一张粮票也没有往家里拿过。有老朋友“开导”他说:“你现在怎么说也是个厂长,整天弄得灰头土脸的,进厂买材料的人都以为你是‘掏灰工’,你这是图个啥哟?”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对此他总是笑而不语。

上世纪70 年代初,江津修建了火葬场,当地群众对抬送死人非常忌讳,都不愿意去火葬场工作。经历过血与火淬炼的谭秉云,主动提出自愿放弃机关岗位,前往火葬场工作。

在那个机动车稀少的年代,拉运遗体只能依靠手拉板车。于是,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位头发花白、面目清瘦的五六十岁老人,拉着板车往返于医院与火葬场之间。医院与火葬场相隔四公里,不论风吹日晒雨淋,谭秉云都不顾身上旧伤的疼痛,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这份吃力又被人嫌弃的遗体运送工作。

图片

谭秉云工作过的江津火葬场

这么大岁数还干这个工作,要么是犯了事,要么就是“反革命”,再要么就是“穷疯了”……人们在背后议论纷纷,压根儿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大英雄。谭秉云就算听到这类风言风语,也是报之一笑,从不与他人争辩,继续默默干好自己的活。

有一年,谭秉云旧伤复发住院,出院证明上注明了“不宜从事体力劳动”。他没把这当回事儿,向单位隐瞒了医生意见,出院后便去上班了。儿子心疼父亲,对他说:“您身体经常不适,还是向组织申请换个工作岗位吧,那些体力活儿您就不能让年轻人去干吗?”可他却告诉儿子:“我带头干,事情会落实得更快更好。”

每逢年节,地处荒郊的火葬场显得尤其阴森恐怖,职工们都不愿值班,谭秉云便让场里职工回家团聚,自己留下守场……就这样,一年一年又一年,谭秉云在很多人不愿意干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20多年,直到离休。即便是这样,周围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共和国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

1983年春,谭秉云给县委组织部写信:“我今年已经59岁了,自参加工作到现在,虽然已工作30多年,但因文化水平低,没有为党和人民作出多大贡献和成绩,自己感到很惭愧。我头部负过伤,工作起来感到困难,在领导岗位上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再待下去,只会对党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向组织申请提前离休。”

图片

谭秉云(右一)与家人的合影

“做人要懂得知足感恩,少给组织添麻烦。”这是谭秉云在家里常常念叨的话。他常常教育子女:“我们要和过去比,和困难群众比,和牺牲的战友比。这样一比,就会觉得很知足,再想想自己饥寒交迫的童年,现在真的很幸福。”在他的积极影响下,子女后代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这是谭秉云传下来的优良家风。

清廉俭朴 甘于奉献

1991年1月,谭秉云等12名曾被朝鲜方面授勋的前志愿军老英雄,受到朝鲜政府的邀请赴朝访问,朝鲜人民给了他们国宾般的最高礼遇。1999年10月1日,谭秉云应邀参加庆祝建国 50周年庆典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图片

谭秉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纪念

新闻报道一出来,家乡人民这才恍然大悟:共和国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谭秉云原来就在他们身边。可即使是这般的功勋加身,谭秉云仍旧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里。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翻新的翻新,搬新房的搬新房,可他的家还是老样子:墙上淡黄色的油漆斑驳脱落,客厅里依然摆着那张老旧磨损的沙发,厨房里还在用着简易的煤气灶。有关方面多次提出要帮他解决住房问题,被他坚决拒绝:“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没有什么要求了。”

图片

陪伴谭秉云几十年的铜碗(现收藏于江津博物馆)

谭秉云平时用度十分俭省:家里一个脸盆用了几十年;脚上的鞋子鞋底都磨薄了还在穿;抗美援朝时部队发的一只搪瓷盅,他一直用到了生命终结……

谭秉云离休后,每逢节日都要用自己的离休金给孤儿院里的孩子们买上一份礼品。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离休金拿出来,捐献给了孤儿院和福利院。为了给这些孤儿和残疾人谋一条长久的生路,谭秉云前往白沙镇找到镇上著名的“何板鸭”老板,请求将他们收下为徒,学费由他出。“何板鸭”老板十分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就冲着您老的这份爱心,我免费教,保证教会!”

图片

图片

人民英雄谭秉云

2001年7月,谭秉云逝世,享年78岁。在浴血的战场上,他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是志愿军的孤胆英雄;在平凡的工作中,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伟大与平凡,崇高与寻常,谭秉云集于一身。

来源:清廉五台

编辑:黄欣

三审:廖英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