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病毒在广东省佛山市等地流行,导致部分群众被感染。病毒感染者有哪些症状?治疗情况如何?治疗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这些问题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帮助公众科学认识并有效应对这一病毒,健康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陈志海,请他结合在佛山临床一线的诊疗观察,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健康报:关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症状,社会上说法不一,描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请问您在佛山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陈志海: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症状很典型,但轻重程度差异很大。总体来说,患者基本都会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这3种症状。不过,有些患者来就诊时,可能只说自己关节痛或者出疹子,这时候就得仔细检查,如量体温或者仔细询问关节情况。
发热的程度不一样。有的患者在发病第一天体温就飙升到39摄氏度以上,属于高烧;但有的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甚至自身都没感觉到在发烧。
皮疹的表现也有差异,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严重的斑丘疹,有的患者只有散在的一点皮疹,还有的患者说自己没皮疹,但仔细查看还是存在的。
关节痛的差异就更大了。有的患者说自己关节不痛,但医务人员检查时会发现关节有轻微压痛。少数患者存在全身关节剧痛,尤其是踝关节,严重时不能站立,走路时脚趾痛,拿手机时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痛。还有一些患者的疼痛程度介于这两者之间。
另外,我检查过的患者中,多数有淋巴结肿大,而且按压时疼痛感比较明显。
健康报:感染者的发热、关节痛、皮疹等主要症状,通常会持续多长时间?这些症状缓解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陈志海:从恢复情况来看,基本上快则三五天、慢则两周左右,患者的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就会消失。
但是关节痛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尤其要留意3个时间段。
第一个是3周之内。这期间患者如果有明显的关节痛,一定要严格卧床,避免关节受损。如果3周内关节痛彻底缓解了,那基本就没问题了。
不过少数患者3周后还会有关节痛,这时候就要关注3个月这个时间段。在3个月内,患者需要好好保养关节,避免负重、爬山、长跑等行为,防止持续损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持续的关节损伤,这就涉及第3个时间段——3个月之后,这种损伤可能还会持续。这往往是因为患者在急性期或者3个月内没有好好养护关节。
所以得提醒公众,一定要重视保护关节,一次性养好就不会有后续的麻烦。如果明知关节痛还硬撑着锻炼,关节损伤可能就会一直存在。
健康报:当前,临床针对基孔肯雅热患者,主要采取哪些治疗措施?是否有特效药物?
陈志海:临床上尚没有能直接杀灭基孔肯雅病毒的有效药物。尽管部分药物在实验室细胞病毒培养中显示出一定的抑制病毒效果,但均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当前,临床上对基孔肯雅热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及一般治疗措施,具体方案需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早期首要措施是隔离。因为患者若再次被蚊虫叮咬,病毒可经蚊虫传播给其他人,造成病毒进一步传播。在基础治疗方面,需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尤其注重关节保护。
对于高热患者,除物理降温外,建议给予退热治疗;对于中低热且可耐受的患者,单纯物理降温即可。
关节疼痛的处理需根据疼痛程度而定。若患者关节疼痛剧烈、难以耐受,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该类药物同时具有一定退热作用)。若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较轻,则不建议常规使用镇痛药物。因为镇痛药物可能掩盖疼痛症状,导致患者过早进行关节活动,反而增加关节损伤风险。
对于出现皮疹并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等外用止痒药物;对于病情较轻、皮疹症状轻微的患者,无须进行特殊处理,其皮疹通常可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健康报: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症状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比如儿童、青壮年人群、老年人等群体,各自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
陈志海: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表现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儿童患者往往症状来得快,但只要护理得当,恢复也很快,甚至比成年人更快。多数青壮年人群的症状表现比较典型,一般1至2周就能基本恢复。
老年人的情况则呈现两极分化:有的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度比较低,全身痛得厉害,甚至下不了床;但也有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高,在医生检查按压时,才发现有轻微的关节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我们都会重点关注,做好对症处理。
孕产妇也是我们在临床上会特别关注的人群,尤其是在用药方面会格外谨慎。
健康报:在基孔肯雅热患者的治疗和用药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陈志海:第一,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不能一看到患者发热或者CRP(C反应蛋白,一种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升高就用抗生素。只有在有确定证据证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时,才可以使用。
第二,要特别注意激素的使用。如果患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或者其他原因正在使用激素,医生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考虑能否减量。如果患者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那就要避免使用。
第三,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也需谨慎。只有当患者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并且经过多学科会诊后,才可以考虑使用,否则不主张使用。
健康报:根据日前印发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病毒可能存在母婴传播风险。您在临床上看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陈志海:在临床中,我们确实遇到过一些在围产期或孕晚期分娩前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孕产妇。就目前观察来看,这些孕产妇生产的孩子暂时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围产期孕妇感染基孔肯雅病毒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在经过一段较短的潜伏期后也可能发病。所以,孕妇做好防蚊工作、避免感染病毒尤为重要。
孕早期感染的患者可能会担心病毒通过胎盘造成宫内感染,进而引发孩子流产、畸形等问题。总体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孕早期感染的患者,我们会要求她们严格做好孕检,密切观察自身状况。
来源:健康报
一审:陈如婧
二审:袁勇杰
三审: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