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三夏尽
时序已新秋
今天(8月7日)13时52分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 秋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二十四节气将黄道分为24等份,每15度对应一个节气。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交节时刻。由于公历以太阳运动为依据,所以立秋在公历年中的大致日期为8月8日前后。
根据生活经验,人们习惯将立秋划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点为界,如果立秋时间在12点之前,就是早立秋;要是在12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间是7日13时52分,属于晚立秋。
杨婧表示,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作为民俗公众了解一下即可,不必太当真。“立秋后,由于地表的储热还很大,所以天气不会马上凉爽下来,通常会有‘秋老虎’出现,公众要警惕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杨婧提醒说。
立秋后,距离出伏还有多久?“三伏中的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并持续10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因此,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时间,这也意味着8月19日正式出伏。”杨婧说。
立秋·三候
立秋初候:凉风至
立秋是秋季的初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秋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
立秋二候:白露降
立秋十天遍地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白露降”,标志着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
立秋三候:寒蝉鸣
当时光的指针在蝉鸣声中从盛夏走到初秋,到立秋三候时,小小蝉儿又一次成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谓之“寒蝉鸣”。“寒蝉”不是指此时已寒,而是预示着寒凉将会到来。
立秋养肺正当时
立秋至
昼夜温差变大,燥气渐盛
正是肺系疾病高发时节
要注意润燥护肺
01足量饮水
足量饮水是基础,可适当饮用温开水、蜂蜜水、梨水。饮食上宜增选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百合、莲藕、白萝卜等。立秋后,夏季的热风逐渐被凉爽的秋风取代,风吹过时已有了明显的凉意,不再像盛夏时那样燥热。
02坚持适度户外运动
建议坚持适度户外运动,在晨昏空气较好的时候,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可强健肺气,提升心肺功能。
03注意居家环境洁净
要注意居家环境洁净,保持室内通风,秋燥风大时可适度加湿,减少刺激。远离二手烟,注意防范油烟,雾霾天外出最好佩戴口罩。
大家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
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
夏天,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
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
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
也就有了“贴秋膘”的说法
来源:新华网 央视新闻 苏仙发布
一审:黄珊珊
三审:廖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