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澜书院,差点被历史湮埋的千年书院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曹辉 编辑:黄丽娅 2025-11-18 17:31:59
—分享—

宋元之际,资兴程水流域文风鼎盛,曹氏观澜书院(又名醽泉书院)与袁氏辰冈书院、焦氏文峰书院并立,共同构筑起湘南乡村的文教高地。

岁月无情,文峰书院湮没于史海,辰冈书院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唯有观澜书院在时光淘洗中坚守,成为那段文脉的唯一见证。

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的观澜书院,恰逢湖湘理学勃兴之世,南宋绍定年间更因濂溪理学的传扬而声名远播 。宋末元初,观澜书院在战火中被焚毁,元大德年间,曹一本等人重建观澜书院,扩大规模,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元明时期观澜书院建筑模型

元末明初,观澜书院再次毁于战火,明代经历两次重修。清初,观澜书院遭洪水冲毁,仅存基址石碑。清乾隆年间,观澜书院迁址重建,重建后规模缩小,建筑面积仅四百余平方米,占地面积仅八百余平方米。后经道光年间重修。民国时期再次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变身西廊学校,朗朗书声延续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特殊年代里,镶嵌碑刻的墙面被石灰浆刷白,毛主席语录与标语赫然其上,意外为珍贵文物筑起“保护壳”,使其在风雨飘摇中幸免于难,堪称历史的巧妙馈赠。

然而,当国民教育功能退出,这座千年学府陷入颓唐:屋顶漏雨、墙体倾斜、梁木腐朽,杂草与青苔吞噬着青砖黛瓦,昔日书声琅琅之地只剩断壁残垣的萧瑟。

修缮前的观澜书院

幸有醽醁曹氏族人不忍文脉断绝,2007年起奔走募资,展开抢救性修缮,遍寻失散的石刻碑文与木牌匾。这份坚守让书院成功抵御了2008年冰灾的侵袭,更赢得政府关注——2011年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文物部门300余万元的观澜书院修缮项目于2022年10月竣工,市乡村争取两百余万元资金投入观澜书院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提升等配套建设,千年书院终迎凤凰涅槃。

修缮后的观澜书院,在保护中活化,在传承中创新。2023年初对外开放后,市内外学子纷至沓来,在古院深庭中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2025年,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暨周敦颐研究院“理学之家”相继揭牌,让这座古老书院重焕教育生机。

正如北京大学张京华、岳麓书院邓洪波等专家教授考证所言,观澜书院不仅是湖南幸存最古老的乡村家族书院之一,更是濂溪理学传承的重要地标。

从北宋嘉祐的初建到今日的重光,观澜书院的千年历程,是一部文化坚守的史诗。它见证了理学从萌芽到兴盛的脉络,经历了官民合力的守护,更诠释了“致知力行”的书院精神,正是书院穿越千年的灵魂所在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贤达的努力下,这颗曾被遗忘的文化明珠,终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如今的观澜书院,以“理学之家”为核,以千年学府为形,将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与“致知力行”的治学理念融入血脉 。它既是文物保护的典范,也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样本,正以崭新姿态拥抱新时代,迎接五湖四海的访客,让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为文化自信写下生动注脚。

(作者曹辉,系醽醁曹氏二十九世后裔)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曹辉

一审:黄丽娅

二审:袁勇杰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