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立四大公开标准,促进“四办”服务升级

作者: 黄 建 编辑:龙志飞 2018-07-09 09:08:16
—分享—

2017年5月,资兴市入选国务院“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为全国100个试点区县之一,是湖南省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郴州唯一入选的县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资兴市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把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一次办结”改革要求,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办”服务模式,建立了基层政务公开内容、流程、方式、制度四大标准体系,畅通群众知情渠道,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进一步释放出资兴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权利的态度,彰显了政府真诚的作风和服务意识,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一、坚持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化,全面梳理“一次办结”事项。坚持“需求导向”,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试点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围绕“五公开”工作要求,强化标准引领,细化公开内容,确保公开事项重点突出,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经全面梳理,确定政务公开事项495项、不予公开事项42项,并逐项明确公开事项的名称、依据以及应公开的内容、主体、时限、方式等要素,汇总编制政务公开事项目录清单。结合“一次办结”改革,将全市改革范围内的政务服务事项1256项,纳入“一次办结”事项1164项,占比达92.7%,其中行政权力事项972项、公共服务事项192项。所有纳入“一次办结”改革的事项,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企业群众“一件事情”的办理标准要求,对事项名称、设立依据、申报资料、办理时限等43个要素进行严格审查,降低受理门槛,精简申报材料,删除模糊性表述事项和兜底条款,取消无谓证明、循环证明材料,形成了“一事项一清单”、“所有事项一标准”。在审批服务上,实行“审批流程+资料清单+材料模板”的服务模式,规范受理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要素内容,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统一格式,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让群众和企业一次办好,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将“一次办结”事项与八个试点领域事项一并公开,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实际运用,扩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二、坚持政务公开流程标准化,切实优化“一次办结”服务。优化和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总流程、公开信息发布流程、政策解读流程、舆情回应流程、依申请公开流程五个流程,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促进“一次办结”高效便民。一是精简审批环节。围绕“怎么快捷怎么做、怎样便民怎样改”的工作思路,严格审核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对所有事项基本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再造,共减少审批环节1620个,削减重复递交材料和无谓证明1305个,重新绘制权力运行及风险防控流程图,审批服务单位事项办理环节从最多7个压减到3个以内。按照“领导进驻、职责进驻、人员进驻”的要求简政放权,由部门负责人或首席代表到窗口审批,调整和取消了一批多次跑的环节。二是压缩办结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按照“路径最短、环节最少”原则,倒逼部门简化优化办事程序,提升办事效率。目前全市“一次办结”事项中,“即办件”达804项、“马上办”占比69%、“零上门”事项207项,“网上办”占比19%,所有部门基本都有“零上门”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平均压缩69.7%,由过去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变为“只进一个大厅、到一个窗口”办结。三是实行集成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整合部门力量,市政务中心管理办会同市编办、市电子政务中心多次调研,收集群众意见数百条,在群众企业关注的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贷款、投资项目审批、商事制度登记改革以及公安、城管、交警联合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中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明确办事流程,制作风险防控流程图,绘制权力运行图。具体操作上,先启动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投资项目审批改革,通过多次召开部门协商会、办事群众意见征求会,规范了服务流程和办事指南,明确了“一窗受理”牵头单位,整合了互为前置后置条件,集中相关部门人员联合审批,基本实现了“前台一窗受理、后台联合审批”。目前集成服务运行良好,审批服务不断提速,审批法定时限从16723个工作日压缩到5067个工作日,基本实现了“群众多头跑”到“只跑一个窗口”。

三、坚持政务公开方式标准化,着力打造“一次办结”平台。一是建设一体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按照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建设集约化、资源共享化的“一次办结”改革要求,投入2.7亿元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清单、服务指南、流程图全部录入指定系统,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次办结”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公开和全流程监督,构建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门”分发、“一网”通办、“一厅”出件、“一体”监察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同时,推进平台服务向自动终端、微信、移动APP等方面拓展延伸,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督”“互联网+政务公开”平台与“一次办结”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加强“零审批”项目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在线严格监控,推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标本兼治。二是完善镇村平台,推行就近服务。全市13个乡镇(街道)统一梳理事项、统一编制流程、统一公开标准、统一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事项、流程、人员、公开“四统一”,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办事流程,改变了企业和群众不知晓办事地点、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及办事到处跑等困难。投入1000多万元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所有乡镇网络与市政府网联结。全市215个村(社区)网络与市政府门户网连网,民政、农业、农机、林业、国土、农保等服务在村(社区)、乡镇申报,实行“就近办”。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审批效率。与科创公司合作,开发“一次办结”事项软件,并投入运行。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办理,实行审批办证+物流服务,推行商事登记电子证照等方式,减少办事群众和企业上门办理次数,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得实惠。

四、坚持政务公开管理标准化,大力加强“一次办结”管理。一是抓制度建设,政务服务有章法。结合我市实际,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以及主动公开、保密审查、监督考核等制度,并将管理、服务、工作等规范编制成标准文稿。开通效能行风热线(12342)和市长公开电话(12345),将综治信息平台、公安机关“110”统一报警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投诉平台整合成“三台合一”信息指挥部平台。开展市领导接待日、网上政民互动、市委书记、市长网民见面会、电视问政等活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透明度。二是抓队伍建设,政务服务有基础。以“治陋习、树新风”作风大提质主题活动为契机,推行“十个标准化”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对政务服务的宗旨、规程、纪律和窗口服务人员的仪态、服装、语言等实行标准化界定和管理。引进香港现场管理学会先进的OSM现场管理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了周统计、月考核、季评比通报制度,定期开展“窗口工作群众评”、“五声”文明规范服务等活动,实行政务服务效能指数考核,促进了窗口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时,根据窗口人员由单位派驻的特点,通过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工会活动等,营造好“政务之家”的工作氛围,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成立中心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创建党员先锋岗和示范岗等活动,以抓党建促发展,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在村(社区)便民代办点实行专人坐班制,为群众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今年1-4月,全市办理事项达308619件次,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四办”服务事项占87.5%,限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三是抓软环境建设,政务服务有特色。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一二三楼分别设置咨询导办台、投诉监督台,安排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咨询导办、投诉监督等。与香港现代管理学会合作,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培训、规范工作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每月开展“红旗窗口”“服务之星”“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推行“容缺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等。建立窗口办件责任倒查机制,树立公开举报电话和窗口服务评价器,促进窗口服务规范化。

作者: 黄 建

编辑:龙志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