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注重、勇创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作者:何旌国 编辑:龙志飞 2018-07-30 09:38:18
—分享—

东江湾大桥是东江湾新城建设的关键节点,路线全长920.389m。项目建设将进一步缓解鲤鱼江大桥通行压力,完善该区域的交通路网,促进东江与鲤鱼江区域的结合互动发展,对把东江新城打造成休闲、商务、宜居中心,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休闲业联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民生项目进程,项目施工单位和指挥部克服了施工地段主墩水深、溶洞多、主桥宽度大、四副挂篮同步推进施工难度大等困难,以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气魄,围绕“三注重、勇创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坚持“三注重”,节成本,赶工期。

一是注重设计与施工分离,节约成本。该项目提到议事议程长达9年,一直没有动工建设,主要原因是:一部分人员主张总承包,即即设计又实施工程施工;一部分人主张分包,即设计与工程施工分开;最后,在工程指挥部从节约成本的思路出发,建议市委、市政府采取分包方式来推进,可节约项目投资5%左右,减少了边施工边变更设计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工程整体推进。

二是注重“整幅设计”,减少工程量。在工程项目设计上,也有二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方面,有主张分幅设计的,分幅施工可独立进行,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有主张整幅设计的,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不便于整体施工且技术难度大,优点是整体效果和景观好打造;最后,市委、市政府听取了指挥部建议,选择了整幅设计方案,减少了工程量,亮化了整体效果,同时节约了成本投入。

三是注重先锋作用,成立突击队。项目工程通过招标,由中铁五局二公司承建,施工方跑步进场,同时启动了临时设施建设、安装支架、搭设钢栈桥、加工钢筋笼、钻机打桩、安装设备等,所需要的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高峰期工程人员多达200余人,其中十多个是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为此,为加快工程进度,施工方和指挥部,召集十多个党员,成立东江湾大桥工地党支部,组织先锋突击队,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带领施工人员“三班倒”,使工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步入了正轨,完成了长212米的主钢栈桥,进入了紧张的桥梁下部工程(桩基打桩)阶段。

敢用“新工艺”,破难题,保质量。

1.试水“四个”工艺创新,破难题,保质量。项目主桥上跨东江河,河面水宽约200m,最大水深约15.6m,主钢栈桥长212m;主墩位置水深、桩基直径大、承台体积大,水中作业平台及钢围堰施工难度大;加上河床地质岩溶发育,溶洞多、且呈串联状,施工段发现溶洞共912个,最大溶洞高度达12m,桩基施工时极易发生塌孔和地面塌陷;主桥梁宽30.5m、梁高7.2m,节段重。为此,从钢护筒跟进和岩溶注浆、钢板桩围堰和钢套箱围堰进行方案比选,由于岩溶注浆是个无底洞、成本无法控制,最终采取效果更佳、成本较低的钢护筒更进,并根据河床水文地质选取了工艺成熟、安全性高的钢板桩围堰施工深水承台大体积砼。同时采取了“四个工艺创新”,一是大胆使用多孔振捣工艺:在0#块每个腹板设置一个φ160mm塑料管作为下料串筒和振捣通道,箱内横隔梁两侧底部倒角斜面上开设四个振捣口,并在每个腹板侧模处设置一个附着式振捣器;二是四副挂篮同步推进施工工艺:四副挂篮同步推进采用在每副主桁架的滑船上设置100T千斤顶+油泵作为牵引设备实现同步推进(同步推进主要是保证两端平衡);三是智能张拉及智能压浆工艺:智能张拉系统原理为将传统的张拉设备进行集成和改造,融入微电脑控制系统和测量传感器,设置张拉控制程序,预先录入各项预应力束的设计参数,由电脑控制张拉程序,自动测量并记录伸长值,实现预应力张拉的自动化。智能压浆系统原理为将传统的压浆设备进行集成和改造,融入微电脑控制系统,设置压浆控制程序,预先录入各项孔道压浆配合比参数,由台车自带电脑控制压浆程序,自动拌浆、压浆、保压,实现管道压浆的自动化;四是线形监控施工技术:线形监控施工技术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全站仪采集数据,对梁体标高和位移进行检测,在梁体结构内预埋应力和应变传感元件对应力和应变进行监测,通过在梁体结构内预埋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结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采用“二种”新工装(法),破难题,保质量。一方面, 新工装是施工规程方面的内容。由于主桥梁宽30.5m、梁高7.2m,节段重,主梁线型控制及跨中合拢精度要求高;如果不注意,会造成桥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和线形不美观,甚至,出现合龙时板与板之间不顺直的可能;所以,大胆创新“二种”新工装法进行处理。一是可拆卸式牵引装置。可拆卸式牵引装置由I25工字钢和双拼[20槽钢组成,同时在牵引装置上设置走行限位装置,牵引装置与轨道采用鱼尾板和螺栓进行连接。二是锚口模板、钢端模工装。锚口模板、钢端模均采用5mm钢板在加工厂采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机集中加工制作,锚口模板与钢端模以及锚垫板均采用螺栓栓接固定,并在钢端模上设置预应力筋预留孔。另一方面,在施工方法上大胆创新“二种”新工法进行施工。一是边跨合龙段采用满堂支架+挂篮施工工法。二是大纵坡、大宽度悬臂梁四副挂篮同步推进施工工法。确保了工程施工和设备吊装安全有序推进。

三、打破“常规思维”,敢创新,强推进

1.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发明创造、强推进。由于大桥主桥跨度为(70+125+70)米,跨度大,且两边要对称施工,针对这一特殊性,项目施工者们,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创造,设置了大宽度悬臂梁挂蓝施工的底模后横梁滑梁,防止变形。此发明,在全国同类桥梁建设中,曾经没有谁用过,属于桥梁建设中的首创;这一新发明破解了大宽度悬臂梁施工挂蓝走行时底模后横梁变形的问题,在箱梁底板中部设计了一道后横梁滑梁能有效的降低挂蓝走行时后横梁的变形。

2.勇于“先行先试”,敢用新材料,强推进。 各类大桥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往往在砼桥面出现不影响质量,但会影响桥面使用寿命的裂纹。为抵抗温度应力和砼收缩膨胀而引起的裂纹,施工方经过反复对比试验,指挥部和施工人员大胆使用新型聚合物“聚丙烯腈纤维”:即在砼中添加新型材料“聚丙烯腈纤维”,有效提高砼弹性模量、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强度,防止反射裂纹的产生,从而有效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旌国

编辑:龙志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