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清江黄氏观象公 看古人的孝行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白梅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2020-10-22 15:08:37
—分享—

res01_attpic_brief.jpg

孝感动天雕塑。孝感动天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之事。

清江黄氏是资兴历史上的一个望族,不仅出的进士举人多,而且以孝闻于当世,其中最有名的孝子当数第七世祖观象公。

据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清江黄氏族谱》记载:“观象,字世范,登宋建炎乙酉进士。丁父丧,毁恸踰制,启窆封树,结庐墓侧。朝则运土筑坟,暮则声磬诵经,号慕之容未尝见齿。母丧亦然。虎尝过墓而不敢侵。坟生芝兰瑞草。庐墓几二千二百八十昼夜。里人谓曰‘丧期有制,过犹不及’,不得已而归,人称其孝。郡守唐公闻而增叹,表其事于朝,命运使滕公宴按得厥实,旌表孝廉,赐粟帛,蠲徭役。士大夫争相题咏。”

不仅家谱有记载,观象公的孝行在《兴宁县志》和嘉庆《郴州总志》等志书上皆有记载。光绪元年《兴宁县志》中有一篇《黄孝子观象传》,此文为郴县尉兼主簿事王仪作于宋天圣四年(1026年),文中首先介绍了观象公的身世,并说他“供旨奉甘,温衾扇枕,拳拳于是,无不至焉”。接下来写了观象公如何为父母守孝之事,与家谱上所记情形大致相同,只是稍微详细些。这位王县尉称赞观象公道:“向所谓生事死葬,岁祀时思,能尽其心者也。公宽而不乱,柔而有立,示弟示子,必友必义。朝贤识士,美以雅什者众矣。”最后,王县尉还记述了观象公于天圣三年五月初五日,寝疾终于家,其子都向父亲学习尽孝,尤其是长子“亦坚庐守”。

观象公聪颖勤学,不仅是一位学有所成的进士,更是一位德性纯颛的大孝子。他为父母守孝二千二百八十昼夜,即守了6年多,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人“守孝三年”的规矩。且古人规定的守孝是: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而观象公却在父母的坟旁结庐而居,每天运土诵经,其孝心至诚,无怪乎被世人称道,被朝廷旌表。

像观象公这样的孝子,在中国古代并不少,历朝历代的志书上都有所记载。资兴还有两位出名的孝子,分别是胡氏家族的曾祖父及其曾孙。

胡清溪是今资兴市州门司镇(原彭市乡)塘家湾村人,清朝早期人,他和曾祖父胡正谊都是有名的孝子,《兴宁县志》上有《胡孝子正谊传》和《胡孝子清溪传》,其中《胡孝子正谊传》为明末清初的一代宿儒喻国人所作,可见其孝名远播。笔者仔细拜读,文章均写了两位孝子如何奉亲敬老,对患病、年老的父母如何尽心侍奉,日夜不离左右。“孝子朝夕待养,夜不寝者数月”“平日昏定晨省,虽一饮一食,必亲为调奉,毫不假手他人”。父母死后又在墓旁守孝,“父寿终,孝子结庐墓侧,朝夕供奠,三年不倦”“(母)既葬,复居庐墓左,朝夕哭奠,经年不衔酒肉”。

在郴州古代,不仅有青史留名的孝子,还有感天动地的孝妇,如蔡孝妇。蔡孝妇是宜章县梅田镇麻田村第四世祖妣,名蔡兰英,于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出生于桂阳监,937年,嫁潭州(今长沙)教授欧阳士端为妻,卒于后汉二年(948年),年仅28岁。她的事迹在郴州广为流传,现在永兴一中校园内有蔡孝妇冢,宜章麻田村建有欧阳孝妇祠,每年清明节期间,有成千上万人去祭扫她。

像这些至诚至孝的故事确实感人,对后人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不过,笔者也听闻过假孝子的故事。如《朝野佥载》记载:“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验有实,旌表门闾。后访乃是孝子每哭,即散饼食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后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这个故事说明此孝子是为了受到旌表而作秀。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首,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古代很多贤人志士为后世树立了孝的榜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至于孝道文化中的个别糟粕,如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埋儿奉母”,则可去之矣!

(2018年11月25日发表于郴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2版文化)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白梅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三审:龙志飞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0/10/22/85363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