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兴龙溪(浓溪)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自力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2020-10-23 11:33:23
时刻新闻
—分享—

资兴市靠近桂东、汝城、宜章三县的广大山区,在历史上称为浓溪(现在称龙溪,属兴宁镇、八面山瑶族乡、黄草镇共同管辖)。这里原始森林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溪峒散布其间,人称“雷连十二洞”或“龙溪十二峒”。据当年《国民党湖南清乡总报告书》记载:“农溪(龙溪)界于资(资兴)桂(桂东)之间,高山深林,为峒十二,绵亘达百余里。”上个世纪20年代,英勇的资兴独立团,在这片山区建立起了一块规模较大的根据地,被称为龙溪(浓溪)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根据地兴起之后,这里成为扼守广东韶关和湖南郴州从西南方向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的要冲。特别是朱毛会师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国民党当局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龙溪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尤显突出。龙溪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大约半年左右(1928年5月底--1928年11月17日),在党史上记载较少,有些官方媒体的表述甚至是错误的,其它媒体更是鲜有纪录。但它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中的一块,而且是成立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迟于最早的海陆丰和井冈山,与洪湖和赣东北相当),是中国土地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系统,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革命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它抵挡和牵制了大量敌军,成为井冈山根据地西南部最重要的屏障,是井冈山最重要的外w根据地。它是湖南革命特别是湘南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它的历史地位不容低估。

一、湘南唯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龙溪中洞戏台_(1928年4月13日,毛泽东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发动资兴龙溪革命).jpg

龙溪中洞戏台,1928年4月13日,毛泽东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发动资兴龙溪革命

1928年1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在湖南郴州宜章县城发动年关暴动,随后攻占郴州城。湘南各县闻风响应,先后发动起义,建立革命政权(苏维埃政府),并组建了各自的革命武装(农军),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湘南起义。1928年4月下旬,郴县、耒阳、永兴、资兴等县在湘南起义中建立的农军分别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相继到达井冈山根据地。5月初,被编入红四军第12师战斗序列,师长为陈毅。其中郴县农军编为第33团(团长邓允庭、党代表旷朱权),耒阳农军编为第34团,(团长旷鄘、党代表邓宗海),永兴农军编为第35团(团长黄克诚、党代表李一鼎),资兴农军编为第36团(团长李奇中、党代表黄义藻,副团长袁三汉),并参加了随后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战斗。因湘南各县农军战斗力较弱,加上人数较多,井冈山根据地无法承担足够的粮食供给,5月底,红四军军委决定四县农军各自回原地打游击,以策应井冈山根据地。

在各县农军(宜章的起义部队被编为红四军第29团,成为主力部队,未回。在随后的八月失败中被打散。)返回原地打游击的战斗中,红四军36团(后改称“红军资兴游击独立团”,简称“资兴独立团”。)的党组织表现出来强大的组织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以黄义藻、李奇中和袁三汉为核心的领导层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首先,他们选址龙溪作为建立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以雷连十二洞为核心的龙溪地区,地处资兴、汝城、桂东、宜章四县交界处,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便于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便于根据地的防守和巩固;往东北毗连井冈山地区,往西南下山直接威胁湘南政治经济中心郴州,便于策应和掩护井冈山根据地,也便于革命力量向湘南发展。其次,精简革命队伍。他们将资兴独立团老弱病残等非战斗人员有组织的精简、护送回乡(资兴女英雄,红四军36团宣传员文瑞娇护送10余名从井冈山返乡的妇女,在途中被敌捕获,英勇牺牲),稳固了革命队伍、提高了军事效能,从而提升了资兴独立团的战斗力。第三,迅速组建根据地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军事方面:成立龙溪地区军事委员会,袁三汉任书记,李奇中、陈奇(桂东县委书记)任委员,负责龙溪地区的军事斗争;组织领导方面:恢复了资兴县委,黄义藻任书记,袁三汉任副书记,全面负责党对龙溪根据地的领导;政权建设方面:成立龙溪特区苏维埃政府和根据地范围内各乡苏维埃政府;组织建设方面:仿照井冈山的做法,在部队健全了党、团支部,还在根据地的各个地方建立党支部。同时恢复共青团资兴县委,袁作恕任书记;宣传方面:部队分成10支小分队,每队100余人,深入根据地各区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给养方面:在根据地周边地区打土豪,派小股部队深入敌占区打击挨户团和清乡队,通过缴获补充根据地。据《国民党湖南清乡总报告书》第四节“扫除资兴农溪共产党”载:“匪…遍设苏维埃政府,裹胁良民加入。共产党剽掠牲畜、粮食聚藏峒中。”

经过努力斗争,资兴游击独立团在黄义藻、袁三汉、李奇中、陈奇等人的领导下,以龙溪地区为中心,建立起了地跨宜章、汝城、桂东、资兴四县,方圆数百里的湘南历史上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龙溪革命根据地。

湘南起义组建的各县武装(农军)奉命从井冈山返乡打游击,绝大部分都失败了,而且基本上是在返乡途中队伍就散了,唯独资兴游击独立团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整体建制保持完整,拥有枪支100余支,部队1000余人,并且成为唯一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湘南起义武装(农军)。他们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湘南的反动武装,策应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湘南革命的指挥中心

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旗帜.jpg

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旗帜

龙溪根据地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国民党湖南省当局调集军队,会同资兴、汝城、桂东三县挨户团、清乡队,从1928年6月起,对龙溪根据地一次次展开了疯狂的“清剿”“围剿”“会剿”。根据地在取得杨家坪伏击战、三公堂袭击战等战斗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缺医少药、补给严重困难。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龙溪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显现。1928年7月24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红四军28团、29团进攻郴州城,先胜后败,红29团溃散,史称“八月失败”。朱德、陈毅率队伍撤退到资兴布田,在龙溪根据地军民的帮助下,部队得以休整一个星期,才恢复战斗力,史称“布田整军”。

龙溪根据地的重要性引起了中共湖南省委和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高层的重视。“八月失败”之后,毛泽东在桂东主持召开会议,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依托龙溪根据地,在资兴、汝城、桂东边界重建湘南特委,由杜修经、龚楚负责,特委机关设在龙溪根据地的指挥杨家坪;二是组建湘南游击大队,由唐天际任大队长,参与和指导龙溪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湘南特委和湘南游击大队进驻龙溪根据地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湘南革命形势的发展。在龙溪地区,除以湘南游击大队和资兴独立团为核心的武装之外,还活跃着桂东、安仁等县的游击队,龙溪根据地成为湘南革命的中心。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屏障和后勤补给地

195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给资兴苏区(龙溪)的回信.jpg

195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给资兴苏区(龙溪)的回信

1.龙溪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西南面最重要的屏障。1928年4月,朱毛会师以后,井冈山根据地迅速壮大起来,同时也引起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国民党湘赣两省敌军组织了针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多次围剿。作为井冈山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外w根据地,龙溪根据地担负起了井冈山根据地的西南面御敌任务。为了拔掉井冈山根据地南部的这颗最硬的钉子,从1928年9月起,国民党调集第8军第3师、第2军第5师、独立第17师等部会同资兴、汝城、桂东3县挨户团、清乡队共约4万人,以大包围形势,将龙溪地区团团围住,妄图一举剿灭龙溪革命根据地,进而现成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的态势。敌人对根据地进行层层封锁,还惨无人道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到了最艰苦的时刻。在湘南特委的领导下,资兴独立团会同汝城、桂东、安仁的游击队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与敌作战10多次,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但资兴独立团亦损失惨重,部队减员近一半。

2.龙溪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重要的补给地。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外w根据地,龙溪根据地是井冈山向南进行军事行动最主要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井冈山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国民党湖南清乡总报告书》记载:“…凡朱匪(井冈山根据地)后方任务如医院、粮秣均在焉。”这种说法虽不准确(龙溪根据地因条件过于艰苦,没有建立医院),但龙溪根据地在存在的时间里,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后方补给基地。“八月失败”中,作为井冈山根据地最具战斗力的主力部队——红四军28团遇到极大困难,正是龙溪根据地的军民全力帮助下,朱德部红28团才得以在资兴布田完成休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928年10月下旬,在与敌艰苦战斗1个多月后,为保存实力,资兴独立团主力300余人,在团长黄义藻的带领下突出重围,加入到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队伍中,返回井冈山,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支生力军。

3.与井冈山根据地生死与共。龙溪根据地在存在的时间与井冈山根据地的鼎盛时期高度重合。龙溪根据地创建之初(1928年5月底、6月初),正是井冈山根据地处于鼎盛之时(红四军队伍达6000余人)。11月17日,龙溪根据地的最后据点——洪水山被敌偷袭,资兴独立团党代表袁三汉牺牲,龙溪根据地彻底沦陷,井冈山根据地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中。两个月之后,井冈山根据地也沦陷了。

四、不变的初心、永远的丰碑

学生时期的黄义藻.jpg

学生时期的黄义藻

资兴独立团党代表袁三汉_.jpg

资兴独立团党代表袁三汉

任政务院参事时的李奇中(第2牌左1).jpg

任政务院参事时的李奇中(第二排左一)

龙溪根据地的军民沉重打击了湘南特别是郴州范围内的敌人,策应和屏障了井冈山根据地,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资兴的共产党人、资兴独立团的将士们,用他们的初心和生命筑起了湘南革命史上伟大的丰碑。

(一)英勇无畏的牺牲。

1.资兴独立团的伟大牺牲。资兴独立团1928年3月组建于三都流华湾,人数约1000人。上井冈山时达到1500余人。从井冈山返回龙溪打游击时,还有1500余人。因非战斗减员(主要是护送返乡),在龙溪进行作战的部队约1000人。资兴独立团上自团长(黄义藻)、党代表(袁三汉),下自普通的老战士(袁镜湖,63岁)、小战士(黄庆如,16岁),1000余人的队伍在龙溪根据地的战斗中,以及后来在广东南雄的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广东南雄战斗中,作为彭德怀红五军的先锋,资兴独立团主力300余人,除谭政文等4人外,全部牺牲)。作为一支建立了根据地的1000余人的武装力量,完全因作战而几乎全部牺牲,这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2.资兴人民的巨大牺牲。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龙溪根据地存在期间,在资兴独立团几乎全部牺牲的同时,资兴人民,特别是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同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根据《资兴市志》记载:土地革命时期,资兴籍有名有姓、有职务(革命岗位)的革命烈士共507人,牺牲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1928年,无名烈士和人民群众更是无法统计。以布田惨案为例:因仇视布田人民对朱德部队休整提供帮助,1928年9月17日,资兴国民党当局会同国民党第8军第2师王兆英团共2000余人对布田村展开了疯狂大屠杀。敌人血洗布田村,先后共屠杀101人,一个300户的村庄,被屠杀只剩40来户,灭户33户,被迫外逃上百户。

3.资兴革命力量的毁灭性损失。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资兴是湘南地区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革命的中心。龙溪革命根据地完全沦陷之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资兴党组织和革命团体肆意破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特别是龙溪根据地的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屠杀。由于资兴革命的核心人物基本上牺牲(资兴籍的第一届县委委员:黄义藻、袁三汉、李奇中 、黄义行、刘英廷、李世成、谢流昆等7人,除李奇中出走、黄义行幸存外,其余全部牺牲),党领导下的资兴最主要的武装力量—资兴独立团也几乎牺牲殆尽,资兴的党组织和革命团体遭敌完全破坏、资兴的革命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资兴的本土革命力量基本上不复存在。1934年,虽有红6军团长征路过资兴,1935年--1936年,也有湘粤赣边游记支队在资兴打过游击,但资兴本土党组织几乎没有,也无法参与相关革命斗争,因为党组织遭破坏严重,基本上不存在了(资兴县委在1932.12-1933.12有过短暂的一年存在期)。

(二)勇于奉献的担当。

资兴独立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成功创建龙溪革命根据地,并坚持斗争达半年之久,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资兴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特别是资兴独立团领导层的担当精神或许向我们昭示了其中的道理。

在龙溪根据地最困难的时候,资兴独立团团长黄义藻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接到根据地,以示革命之坚决和斗争之彻底。1929年1月,黄义藻,这位资兴革命的灵魂人物,率领突出重围的资兴独立团将士,在广东南雄参加红五军对敌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在坚守龙溪根据地最后的据点--洪水山时,资兴县委书记、资兴独立团党代表袁三汉,将生的希望交给了同志,让县委委员何应吾率仅剩的30余人的精干力量突围,将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率10余名老、弱、病、孕人员留守。后来,洪水山据点遭敌偷袭,袁三汉被乱刀捅死,头颅被敌人残忍割下,挂在资兴县城示众10天。

资兴老英雄袁镜湖,以60多岁高龄入党,并与两个儿子袁才奇、袁作恕、一个女儿袁好球一起参加资兴独立团。在井冈山的战斗中,20岁的爱女袁好球牺牲,袁镜湖继续与两个儿子回龙溪参加战斗。1928年5月下旬,袁镜湖在战斗中负伤,英勇牺牲时已是63岁高龄。1929年,他的二儿子,共青团资兴县委书记袁作恕被敌人杀害于资兴县城东门口,年仅24岁。

“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资兴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中国革命奉献了全部的力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作出了伟大的牺牲!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资兴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资兴市志》

3.《国民党湖南清乡总报告书》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自力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三审:龙志飞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0/10/23/85384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