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鸭成了“致富鸭”。
在郴州,说到资兴就会想到东江鱼,说到临武那就会想到临武鸭。临武鸭是中国八大名鸭之一,曾是皇家贡品,享誉湘南粤北。如今,临武县通过创新产业化模式,走全产业化道路,小麻鸭成了“致富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临武鸭还是以散户养殖为主,由于喂养周期长、成本高,农户收益难以保障,不少农户改养其它品种,导致临武鸭养殖户日渐减少,全县临武鸭的数量不足百只。1996年,临武县紧抓临武鸭产业发展,树立临武鸭品牌,成立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振临武鸭名声。之后,舜华鸭业走上了临武鸭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全产业化道路,并不断创新产业化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仔圣介绍企业情况。
“临武鸭从一个16人的小厂,到现在的直接从事临武鸭加工销售的两千多号员工,从十几只鸭子到现在一千二百多万产值,去年达到十三个亿。”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仔圣说。
产业的不断壮大让小麻鸭变成了致富鸭。作为龙头企业,舜华鸭业公司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中,依托产业发展,公司联系八百余户贫困户,通过“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方式,公司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公司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我们有产业扶贫对接,有八百多个农户是属于困难户之类的,投资到公司,钱全部都一万两万,我们都给他们一个固定分红,每年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分红比例,让他们有一个长期的经济来源,对于一些困难员工、农户,我们直接招聘为员工,现在我们应该说是有百分之三十以上都是属于贫困地区的农民让他们在城里就业,同时又能照顾家庭的困难、小孩读书,同时还获得一份比较好的回报。”周仔圣说。
舜华鸭业公司已建成养殖农场236个。
舜华鸭业还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了一批养殖户。由公司提供鸭苗,农户养殖72天再出售给公司。养殖户唐正军一家原来一直在外务工,收入很不稳定,听说养殖临武鸭有技术支持还有销售保障,他回到家乡养起了临武鸭,每年养殖7万多只临武鸭,年收入约40万元,实现了增收致富。
从不足百羽到20万羽再到如今的上千万羽,舜华鸭业公司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5座、养殖农场236个,年养殖加工数量超过1300万羽,带动了全县养殖户5000多户,成功帮助上千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临武鸭也从地方农业资源升级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农业品牌。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瑞琴 郭晶
编辑:龙志飞 何城基
三审:龙志飞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0/12/03/868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