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具有“亲历、亲见、亲闻”特点,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兴市政协始终把挖掘整理本土文化、夯实资兴文化底蕴、促推“人文资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打造资兴政协文史品牌,大力传承弘扬资兴本土文化。
资兴市政协积极建言,并按照资兴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牵头成立了东江移民文史资料征集编研工作领导小组,征集珍贵文史资料近3800多份,出版了《东江故事》《不沉的乡愁》等文史专辑,倡议推动并担纲东江移民博物馆建设。
记者 袁勇杰:“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东江移民博物馆。它是湖南首个以水库移民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移民之路•东江之歌”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物品、雕塑、艺术装置等形式,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展陈手段,生动展现了6万库区移民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东江水电站的建设而离开故土家园的难忘历史。”
2017年7月7日,东江移民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共分为湖底故园、电站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建设、唱响东江等板块,再现了东江移民历程和资兴人民艰苦创业、务实创新的精神风貌。走进东江移民博物馆展厅,可重现东江库区淹没前夕“弯弯曲曲水,重重叠叠山”的汩汩乡愁,可目睹6万东江移民演绎“舍小家、为国家”的英雄壮举,可聆听移民群众“青石板上建家园”的创业故事,可感受新时代移民坚守“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采”的生态情怀,可品读“水天下、雾境界”的大美东江湖。
资兴市政协社法委主任、原文史委主任王化平:“我们想方设法征实物、攻坚克难抢进度,如期完成了布展工作。去年又对东江移民博物馆进行了提质改造,并把东江移民精神提炼为舍家为国、艰苦创业、奉献担当、敢为人先,使东江移民精神一目了然。”
东江移民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现已接待中外游客近100万人次,不仅成为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资兴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东江移民博物馆馆长何林雄 :“东江移民博物馆提质改造后,展出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游客们在参观完之后,都表示对我们东江移民很敬佩,这不仅展现了东江移民历史、弘扬了东江移民精神,也提升了资兴旅游的整体形象。”
2019年5月,资兴市政协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政协文史馆——资兴政协文史馆,该馆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现代和古典元素的有机融合;空间功能上划分为书籍呈列区、活动阅览区、藏书库、多媒体区四大部分;该馆主要收集资兴本土作家各类作品、外地作家写资兴的作品、资兴政协编辑的书籍以及与兄弟县市政协交流的书籍,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资兴人文资源,促进资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资兴发展文化软实力。目前已面向全市各界以及各地政协征集各类地方文史资料3800余册。
为弘扬资兴本地文化,2021年6月,资兴市政协编辑出版《话说资兴》,该书分谈古说今话资兴、人杰地灵话资兴、绿水青山话资兴、砥砺前行话资兴四个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宽视野地真实展现资兴的悠久历史、地貌物产、灿烂文化、优美生态和文明成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五年来,资兴市政协还编辑出版了真实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资兴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的《激荡岁月回忆录(1978-2018)》,回顾总结资兴政协35年来的难忘历程的《同舟纪事——资兴政协三十五年》两本文史专辑。
资兴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年大学校长李宙南:“如果这些书籍不在过去的时候把它编完,拖到现在或者拖到以后,很可能有些书就不会编得那么好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政协的这些领导、对文史委的具体负责人,我心里是非常钦佩的,他们做了一件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文史资料中所透露的精神指引,所散发的无言的力量力透纸背,撼动人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资兴市政协将以更高的站位认识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去从事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现代化“五个资兴”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勇杰 李杰
编辑:黄珊珊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1/10/23/1032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