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务“三农”谱新篇(四)| 资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袁冰 编辑:黄珊珊 2021-12-30 22:00:12
—分享—

近年来,资兴市结合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一些“低产田”都变成了一片片“高效田”“稳产田”,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资兴市辖13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现有耕地34.62万亩,其中水田30.64万亩。2011-2020年,全市共投入39091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5个,面积19.2万亩。今年,已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其中,资兴市唐洞街道高牌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项目区内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极大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业收入,为粮食稳产增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资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海燕说。

州门司镇等4个乡镇,现有农田12万亩,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这里的田地不规整,田间路窄,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作业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2019年以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州门司镇、八面山瑶族乡多个行政村倾斜后,灌排渠道、田间机耕道、小型拦河坝等农田基础设施,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以前没有高标准农田改造,种田种不了多少,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农民积极性高了,水也通了,路也通了,今年杂交制种将近50亩,水稻30多亩,生姜10多亩,总共将近100亩,总的效益20万元左右。”资兴市州门司镇杂交水稻种植大户邬维跃说。

“还引进了很多老板到我们这边发展蔬菜基地,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减少了开支,增加了效益,带动了我们周边的很多农户就业。”资兴市州门司镇水南村党支部副书记邓智平说。

资兴市围绕重点产业,加大了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新建蔬菜基地3000亩,并实施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等。

“我们目前实行了水肥一体化,在起初的情况下,已经上升了百分之九十的灌溉率,通过统一的喷灌和滴灌的情况下,它就会统一把水肥浇灌下去,所以在增产增效方面也是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志辉说。

2018年,资兴市三都镇流华湾片区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并对项目区的河道、村庄道路、村庄绿化等都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形成了一道“村庄绿化、田园美化”的风景线。蓼江镇6000亩稻田被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后,灌溉渠道、田间机耕道等一应俱全,高标准稻油示范基地已经形成,有效助推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项目区内农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资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海燕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袁冰

编辑:黄珊珊

二审:李科

三审: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1/12/23/106716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