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走进资兴市蓼江镇,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一座座塑料大棚银光闪闪,一块块菜地整整齐齐,一片片秧苗郁郁葱葱,到处一派生机盎然。
在大坪村常康蔬菜基地,挖掘机正在进行翻耕和碎土,曾经的抛荒地上又响起了久违的机械作业声。基地负责人司马雄辉告诉笔者:“这里土质优良,很适合种有机蔬菜,抛荒了实在可惜。目前我们流转了300亩,已种植了100余亩翡翠菜心,剩余的200亩地等这几天翻耕好,到时全部种上富硒辣椒。现在又计划流转100多亩,期待今年能有更好的收成!”
2021年,为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和“抛荒整治”难题,蓼江镇在顺应市场前景的条件下,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政策引导、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方式,引进引进了富硒辣椒种植企业湖南常康贸易有限公司,探索企业与支部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的新模式,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开荒”种植富硒辣椒。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抓实粮食生产安全,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是一项民生大事。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部署粮食安全工作,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抛荒治理力度,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该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落实到农户、到田块的责任机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将治理抛荒成效等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抛荒耕地恢复利用具体方案,加快推进抛荒耕地复垦复种,着力提升耕地综合利用率,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为了提高农民复耕复种的主动性,资兴市不断加大复耕复种的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各平台、“村村响”广播、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召开劝耕会、转发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耕地奖励扶持政策,使政策家喻户晓,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同时,全面做好农资供应和农机技术服务,通过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和举办相关培训班等形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种起来总比田荒了强。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每年每亩补贴175元。”村民谢水林种了半辈子的田,看着一块块荒地又重新种上了粮食、蔬菜,打心底感到高兴。
为进一步治理耕地抛荒,资兴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采取一地一策,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全力确保耕地撂荒整治清零。该市动员农民自主复耕复种一批,种粮大户代耕代种一批,利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流转复耕复种一批,动员耕地抛荒农户与种粮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实现耕地抛荒集中治理,让原来的“撂荒地”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金土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治理抛荒耕地3125.25亩。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欣
编辑:欧阳雨桐
二审:李科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2/04/25/1116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