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法治基础,大力开展乡村普法宣传,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由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办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社会治理看资兴”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四期:《法治乡村建设 助力打通乡村善治路》
今年48岁的盘雄文,是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支部委员、综治专干,也是村里的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在村任职近10年的他,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用事实解读法律法规,尽心尽力地化解辖区内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辖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积极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支部委员、综治专干盘雄文说:“通过培训和网上学习法律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法律素养,也提高了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法律明白人”。”
通过建立健全分级培养机制,举办乡村法治建设骨干培训班,大力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我市目前共培养1600余名农村“法律明白人”和457名法律专业“农民大学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0个。 全市每个村(社区)都配备了一名免费的法律顾问。
市政协委员、茶坪瑶族村法律顾问段朝晖说:“我自2017年开始担任茶坪瑶族村的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法治讲座,审查村规民约和修改经济合同,同时也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该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强化乡村司法保障,我市依托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将梳理的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乡村综合窗口实行就近办理,东江、兴宁、三都、黄草、州门司五个人民法庭被打造成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办案人员深入基层,就地立案、速裁速调,2021年来,全市开展巡回审判60余次,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市人民法院东江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许译匀说:“市人民法院加大巡回法庭、上门服务、法治宣传、亲民 便民措施的力度,让人民法庭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用得上、靠得住的‘排头兵’”。”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执法队伍水平,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资兴市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五条措施》等文件,不断深化农村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了市乡联动执法、综合执法指导、“双向监督”等三大机制,实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乡镇评价”闭环管理。并组建行政执法专家团队,结合执法典型案例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文超说:“各乡镇各部门制定了权责清单,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进行执法,通过开展点单式的执法业务培训,提高了执法案件质量,全市一千多名执法人员均取得了行政执法证,确保公正、文明执法。”
我市还全面深化法制教育,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专项普法活动,以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建设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并结合资兴地方特色、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采取送戏下乡的形式,扩大法制文化受众范围;同时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依托湖南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进行一对一心理矫正服务及法律知识测验,帮助其增强守法自觉性。
市司法局社区矫正股股长黄毅说:“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实现了服刑人员与亲属的‘零距离’沟通,搭建了‘亲情的灯塔’,激励了服刑人员重新树立做人的勇气和信心。”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杰勇
编辑:欧阳雨桐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2/05/13/1125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