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桂芳向欧玉英喊出一句“妈妈”,这对曾经的老同事,因为守护,构建起血缘之外的一种亲密感情。68岁的欧玉英是东江木材厂退休职工,只因当年的一句承诺,便承担起照顾患有精神疾病同事陈桂芳的责任,从每天的一日三餐再到生病住院陪护,17年如一日,欧玉英如母亲般照料着只小了自己13岁的“女儿”。
欧玉英的一天,是从照顾陈桂芳开始的,洗漱结束后,欧玉英便开始为陈桂芳准备起早餐。早餐每天都有“新花样”,但一个鸡蛋、几样水果,是陈桂芳早餐的“标配”。
欧玉英和陈桂芳的结缘,也是从一碗饭开始的。2007年,欧玉英和陈桂芳同在东江木材综合厂工作,陈桂芳患有家族性精神疾病,母亲和妹妹也有这个病,弟弟又在广东意外死亡。见陈桂芳无依无靠,以前厂里的同事便轮流给她送饭,但之后都没能坚持下去。
“厂里工会主席说,你这个人又蛮善良又蛮好,就每天送点饭给陈桂芳吃,到了冬天不饿着不冻着她就可以了,我说这么简单就可以了,就送三餐饭,这一送就没有完了。”东江街道东路社区居民欧玉英说。
欧玉英没想到的是,这一句随口答应的承诺,需要用17年的时光去践行。这之后的每一天,欧玉英都会准时端着早餐、踏着朝阳走到陈桂芳家里,这段10分钟左右的路程,欧玉英每天都要走上四五趟。“芳芳,送早餐来了。”欧玉英说。
陈桂芳吃早餐的间隙,欧玉英同样没闲着,帮她梳头洗脸、喂饭喂药、洗澡洗衣,让她跟正常人一样干净整洁,即使发病时大小便失禁或者生理期弄得一身脏的时候,欧玉英也从没嫌弃过她。十七年来的无私付出,欧玉英的邻居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间。“十多年都是这么勤快地照顾,不管刮风也好、下大雨、出大太阳,有时看病晚上她也来看,真的是很感动,真的是很不容易。”东江街道东路社区居民李本顺说。
从“有时间送碗饭”,到如今无微不至地看护,转折在2008年。
“2008年的时候,陈桂芳的爸爸就去来过木材厂,他说我求求你,我把陈桂芳全权交给你,我听到心里都乱了,我看到这个人也蛮造孽,我这个人本来心肠就软,我心里就急,我就说好好好,没关系,那我就把你陈桂芳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欧玉英说。
事情远不止“桌上多一副筷子”这般简单。日常的照顾几乎占据了欧玉英全部的空闲时间。陈桂芳除了精神病,还患有糖尿病,每个月买药看病都要2000元左右,欧玉英每个月3100元的退休工资,基本上都花在了陈桂芳身上。今年6月,陈桂芳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医院,欧玉英每天没日没夜地陪护照顾,最终累得病了十多天。
“你说谁来管,没人来管,她现在又没有父母,我就想放弃,一想放弃心里头又舍不得,带了这么久了,我们也带了也快20年,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欧玉英说。
让欧玉英欣慰的是,17年的照顾,陈桂芳有时会出现短暂的清醒。
“昨天陈桂芳又喊妈妈,她说妈妈你真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我要照顾你。”欧玉英说。
欧玉英手机里存着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去年在家里帮陈桂芳过生日的照片,丈夫、女儿、孙子,都在为她庆祝。常年的相处,欧玉英早已把陈桂芳当作了自己的“女儿”,家人们也把她当成了家庭里的一员,丈夫和女儿有时还会帮忙照顾。“她愿意做下去就做下去,我反正是能够协助做一点就更好一点,像她这种精神,吃苦耐劳,为人善良,我还是很佩服她的。”欧玉英的丈夫陈新玉说。
如今,欧玉英年岁也大了,身体不再像以前硬朗,照顾陈桂芳也越来越吃力。别人经常问她,照顾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十多年,难道就不后悔吗?欧玉英时常笑着回答说不后悔,答应好的事情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坚持下去,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信仰。
“如果我自己以后病了老了,我就把照顾陈桂芳这件事交给我的女儿陈曦,她已经答应了,她讲要得,妈妈你放心,你照顾这么久了,我就也会像你一样的照顾她,把她当成我的亲姐姐一样的照顾她。”欧玉英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瑞琴 胡恒辉
编辑:陈如婧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41/60/1413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