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对铜浮雕工艺有着炽热追求的民间手工艺人,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创作出了大大小小近百件铜浮雕作品。一块块平平无奇的铜板,通过他的巧手,一点点蜕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他就是铜浮雕民间手工艺人李志祥。
李志祥的工艺美术工作室,位于东江大道三湘四水的对面。记者走进这间工作室看到,在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到处摆满了他创作的工艺品,有各式做工精美的紫铜浮雕、生动传神的人物素描、风光各异的丙烯画作,等等。
李志祥,1962年出生于资兴市原厚玉乡,自幼喜欢美术,高中毕业后考入资兴市电影公司,一直从事美术设计及美术教学等工作。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上接触到了铜浮雕工艺,随后便慢慢地喜欢上了紫铜雕刻。“平时通过上网没事看一看,瞧一瞧,看自己能够搞一个什么另外的事来做。结果在上网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这个铜浮雕工艺,哎,我看到这个东西蛮好啊。”李志祥说。
铜浮雕工艺,对创造者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诗、书、画、雕刻等多个艺术层面的修养,学习过程也比较漫长和艰辛。为了提升技艺,李志祥十分注重平时的基本功练习和积累,还喜欢阅读造型艺术方面的书籍等。
李志祥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般是6点钟就会起床,我还没起床的时候就会在床上想,我今天写字怎么写,去找感觉,写到9点这个样子就休息了,这个时候,如果有时间就可以去外面写一下生。”除了自学,李志祥还先后向好几位铜浮雕手工艺人拜师学艺。随后的几年里,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苦心钻研,最终掌握了定稿、挞版、錾刻等高难度铜浮雕技艺。如今,他的手工艺已是炉火纯青。
每次雕刻,他都将心归于静,整日守着作品,心无旁骛。“第一个步骤,就要把这个像复制到这个铜板上面去,我们复制铜板的基本的材料,就是用我们平常用的这个复写纸,把它定在下面,然后这个图片放在上面,就把它复制出来,跟着这个复制的线条、轮廓把它敲出来。这个铜板它就会有那个是延展性的,我把前面敲了,它背后就会鼓起来,然后我在背面就能够看得清楚这个轮廓,就这样根据这个轮廓就可以制作了。”李志祥现场讲解雕刻步骤。
雕刻一块仅有3-4毫米厚的铜板,一个个图案,一次次敲击,一笔笔雕刻,都颇花心思,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工具,李志祥自制的錾子,就有30多支。“我们做这个铜浮雕啊,说起来了工具也比较简单,不复杂。就是用各种形状的这个錾子,自己把它磨出来的各种形状。大大小小,圆的、方的、扁的、尖的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有。这个刚才我就是利用那个汽车上的气门芯,把它磨出来的,这个比较硬。”李志祥介绍道。
铜浮雕工艺,以不锈蚀、不脱色的优质紫铜为原料,具有做工精细、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等特点,极具装饰与收藏价值。闲暇时,李志祥也会拿上作品、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茶叙情谊、探讨艺术。“就是这幅作品,这幅作品我非常满意,这个体现了我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我当时拿着这个照片出来,李老师一口就答应,他说要把这个我个人爱好、兴趣反应体现出来,所以这幅作品,我是非常满意的。”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匡礼刊对李志祥老师的作品赞不绝口。
李志祥的作品,包含了人像、山水、现代生活、红色文化等题材,他还独具匠心,根据资兴元素,将传统技艺与时代气息相结合,把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题材,融入到了铜浮雕、墙绘中,创作出《母亲(铁板浮雕)》等作品,先后获得了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优秀奖、郴州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
记者 朱艳:“李老师,您最近除了每天练练书法,还有在忙些啥呢?”
李志祥:“我平常时间,早上一般都是练书法,业余时间呢,平常的工作时间,就是还跟别人刻画做一些墙绘。我去年在三都荣华斋创作了两幅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朱艳:“好,我们去看一下。”
李志祥:“这两幅画就是我在荣华斋画的两幅。”
朱艳:“很逼真。”
李志祥:“我自己还感觉各方面还比较满意,从画工、设计都还比较满意。”
朱艳:“李老师,我想问一下,当时您创作这两幅画的时候有什么灵感呢?”
李志祥:“这两幅画,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里有点紧张,因为这两幅画的难度有很大,他提供给一些文字内容,没有一些相关的图片。特别是像这个上面,这些人物主体形象啊,具体形象啊,一些动作啊,一些人物的安排,设计啊,都比较难的。”
朱艳:“我看到这个游击队的队员,英勇陷阵,这个英勇的神态啊,都非常的逼真,非常好。”
李志祥:“这些人物形象,特别是这个眼神,这些动作,都要通过细心的去推敲好。”
朱艳:“要经过深思熟虑,您当时创作这两幅画用了多长时间呢?”
李志祥:“准确来说,这两幅画的创作时间还用的长一些,差不多用了也有7-8天,就是这2个图片创作出来,现在我们都一般都是通过电脑设计,通过这些工具,设计在电脑上,设计实际还要长一些。”
多彩的颜料,在原本老旧的墙体上铺开,一幅幅生动的墙绘,成为了三都镇辰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我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以红色旅游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相融合,呈现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现在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也还是比较大的,我也将不断钻研学习,用艺术作品记录下美好的人文景象。”李志祥表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资兴,更需要像李志祥这样的(手)艺人,立足于本土,扎根于这个深厚的本土文化,为我们社会做出一些艺术方面的一些贡献,我觉得这样的民间艺人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为资兴的经济服务、社会服务、转型发展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市文联秘书长苏培勇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英武 陈如婧 黄磊 朱艳 欧阳李芳
编辑:欧文君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47/96/1359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