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龙山上寻古迹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晨威 李杰 编辑:廖英武 2024-04-22 22:42:4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622003456.jpg

近期,我市开展“探秘‘古南岳’‘寻宝’回龙山”文物考察活动,来自省、市文物部门的20余名文物专家和媒体记者,沿着古道深入至回龙山,鉴定古文物、挖掘古文化、搜集民间故事,宣传推介回龙山景区,助力资兴市承办郴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

回龙山是资兴“古八景”之一,位于资兴市东北部的回龙山瑶族乡境内,属南岭罗霄山脉分支。这里,四季如画,美不胜收,春可观杜鹃花海,夏可避暑休闲,秋可赏日出云海,冬可品雾凇雪景。相传炎帝在此祭天,是南岳宗教文化的发源地,是无量寿佛成佛之路的起点,也是周边老百姓的祈福圣地。

山势陡峭,景色秀美。大家沿着蜿蜒陡峭的回龙山古官道前行,感受着古道历经千年的沧桑与故事,对现场遗留的石刻、石碑进行查看和对比,互相交流意见。

在回龙山古官道(十龙潭路段),短短二十米就建有两个凉亭,在古代,通常是十里或五里设立一亭,然而此处短距离便建有两处凉亭,实属罕见。“现今推测,这两座亭子应有碑刻相伴,至于碑刻的具体位置及保存状况,还需要深入周边村落与遗址进行深入探寻”。对此重大发现,文物专家刘专可兴奋的说道。

沿着古官道(回龙村路段)崎岖的山路缓缓而下,雨后的回龙山云雾缭绕,环绕着高山峻岭,石头上布满了青苔,整个山间充满了诗意。经过几停几歇,在半山腰一缓坡地,一处约长10米,宽4米,经过修缮的古凉亭出现在眼前,残缺的石碑对联横七竖八的躺在泥土里,剩余石碑不知所踪。

在大家感到惋惜的同时,现场人员也自发的对碎块进行搜寻,不一会,散落的石碑碎块被一一寻回,通过现场拼凑,石碑对联上的字迹也逐渐明晰了起来。

石碑上记载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就在大家感到困惑时,文物专家们当机立断,立即对石碑开展了拓印工作。

通过对石碑的清洗、宣纸的平整后,不断用鬃刷和打刷反复敲打,最终将墨汁均匀的涂抹在干了的宣纸上。将宣纸取下的瞬间,凉心亭三个字映入眼帘,随后,印刻着“凉深五月殊尘境,亭插半腰露玉峯”的上下联也依次呈现在大家面前。

“人到这里的时候,要整理自己的心情,放平心态,也就是(古人)劝诫众人前来此地时,应以虔诚之心面对”。专家们耐心的为众人解读着石碑上的内容。通过现场遗留的石碑石刻、以及与附近村民的交流,得出凉心亭最后一次修缮时期为清朝道光年间。

在羊角仙景、回龙山古官道、回龙仙寺等地,文物专家们对古官道留存的文物印记、古亭、石刻等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对文物类别、年代、权属、空间位置、保护等级、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探究普查,现场鉴定了回龙仙寺铸铁头像、石器人身等。

经过三天的探寻和了解,专家们研究发现兴宁上回龙山的古道规整宽敞,初步判断是一条上回龙山祭祀的主道,结合《兴宁县志》等文献记载,印证了回龙山自古以来就是祭祀朝圣祈福之地;通过对出土铸铁文物的鼻子,额头镌刻“王”字印记,以及头饰的棱角形状等特征,专家组认为出土的铸铁像更符合瑶族盘王形象。

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更让他们坚定了保护文物的决心,下一步将继续对回龙山祭祀路线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收集地方文献、诗词文献、家谱对于回龙山的记载,丰富对回龙山历史的了解。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晨威 李杰

编辑: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48/66/137548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