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护小贴士
防蚊驱蚊大指南
夏日防蚊
盛夏来临,蚊虫日渐活跃,
不仅带来叮咬瘙痒困扰,
引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疟疾等多种严重疾病传播的风险更高。
本篇将系统介绍蚊虫习性、
预防措施及科学驱蚊方法,
帮助您和家人安然度夏。
一、了解蚊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蚊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最活跃的温度区间为26-32℃。雌蚊需要吸血以获取蛋白质用于产卵,而雄蚊则以花蜜为食。蚊虫主要通过体温、汗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乳酸、尿酸和氨)和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来定位目标。
一天中,蚊虫叮咬的高峰期通常在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分(约清晨5-7点和傍晚4-7点),这段时间外出需特别注意防护。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人群更易招引蚊虫,包括新陈代谢旺盛者(如孕妇、儿童)、体温较高者、运动后出汗者以及O型血人群(研究显示O型血被叮咬概率是A型血的约两倍)。
二、环境防蚊:从源头切断蚊虫滋生
1. 清除积水,杜绝滋生地
蚊虫繁殖离不开水,雌蚊每次可产100-300粒卵,只需少量积水即可完成生命周期。应每周检查并清除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容器,包括:
- 花盆托盘、闲置容器
- 废旧轮胎、塑料布凹陷处
- 堵塞的屋檐槽和排水沟
- 宠物饮水碗(应每天更换)
对于必须储水的情况(如花瓶、水生植物容器),建议每周彻底换水并清洗内壁,或投放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制剂)。
2. 物理屏障防护
- 安装40目以上的纱窗纱门(孔径约0.5mm)
- 使用蚊帐(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选择方顶设计更安全
- 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蚊虫偏爱深色)
3.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使用空调或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60%以下。定期修剪庭院植物,避免杂草丛生。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庭院种植驱蚊植物如香茅、薰衣草、薄荷等,但需注意其驱蚊范围有限(通常仅1-2米)。
三、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1. 常见有效驱蚊成分比较
| 成分 | 有效时长 | 适用年龄 | 注意事项 |
| 避蚊胺(DEET) | 2-5小时 | ≥2月龄 | 浓度不超过30%,避免接触眼口和伤口 |
| 派卡瑞丁 | 3-8小时 | ≥6月龄 | 较温和,不易刺激皮肤 |
| 柠檬桉叶油 | 2小时 | ≥3岁 | 天然成分但可能致敏 |
| IR3535 (驱蚊酯)| 2-4小时 | 所有年龄 | 对防晒霜效果可能有影响 |
使用建议:
- 儿童使用前应做皮肤测试,避免涂抹手部(可能接触眼睛或口腔)
- 先涂防晒霜,15分钟后再用驱蚊剂
- 返回室内后及时清洗皮肤
2. 电子驱蚊设备
- 电蚊拍:即时灭蚊有效,但需注意安全
- 灭蚊灯:选择波长365-400nm的LED产品,放置高度1-1.5米,远离人活动区域
- 超声波驱蚊器:目前缺乏科学证据支持其效果
3. 传统方法新认识
- 蚊香:含拟除虫菊酯,室内使用需通风,避免长时间接触
- 维生素B1:口服无驱蚊效果,外用效果有限
- 大蒜、洋葱:无明显驱蚊作用,可能仅通过强烈气味掩盖人体气味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孕妇:
- 优先使用物理防蚊措施(蚊帐、长袖衣物)
- 可使用含派卡瑞丁或低浓度DEET(≤20%)的产品
- 避免使用柠檬桉叶油类产品
婴幼儿:
- 2月龄以下仅推荐物理防护
- 婴儿车加装蚊帐
- 避免使用含薄荷脑、樟脑的产品
过敏体质者:
- 选择无香型驱蚊产品
- 使用前在手腕内侧测试
- 备好抗组胺药物应对可能的过敏反应
五、被叮咬后的处理
1. 立即处理:
- 用肥皂水清洗患处
- 避免抓挠(可能引发继发感染)
- 冷敷缓解瘙痒(每次不超过10分钟)
2. 止痒方法:
- 非处方氢化可的松软膏(0.5-1%)
-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 炉甘石洗剂(摇匀后涂抹)
3. 就医指征:
- 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 叮咬部位红肿扩散、疼痛加剧
- 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六、新兴防蚊技术展望
科学研究正在探索更安全长效的防蚊方法:
- 基因驱蚊:通过释放转基因蚊或使用基因驱动技术控制蚊群
- 新型驱蚊材料:如缓释驱蚊纤维制作的衣物
- 精准诱捕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蚊虫活动模式
防蚊工作需坚持"环境治理为主,
物理防护为辅,
化学防治为补充"的原则。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夏日的同时
有效避免蚊虫侵扰。
特别提醒,前往热带地区旅行前,
应咨询医生了解当地蚊媒疾病风险,
必要时采取疫苗接种等额外防护措施。
记住,持之以恒的环境管理和科学防护,
才是抵御蚊虫最有效的方式。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
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无蚊的舒适夏季。
来源:资兴疾控
作者:资兴疾控
一审:黄珊珊
二审:袁勇杰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1/68/1515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