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

来源:秦皇岛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 作者: 编辑:胡石林 2025-07-08 00:01:45
—分享—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其后历任将作大匠、宗正、大鸿胪等职,更两次担任司空,一次任司徒、太尉,每次罢官后都回到家乡,最后得以寿终。

微信图片_20250528160154.jpg

   “一钱太守”刘宠

原 文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解 读

刘宠担任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太守,他废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非常太平。朝廷征召他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个老人,从山里出来为他送行,每人带着一百枚铜钱要送给刘宠,说:“我们是山里见识少的人,没有见过太守。别的太守在任时,官吏向百姓勒索,到了晚上也不停止,有时狗叫了整夜,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狗在夜里不叫了,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纪大了遇到清廉爱民的太守,因此互相搀扶着来送行。” 刘宠说:“我的政绩怎么能达到你们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老人捧着钱坚持要送,刘宠推辞不掉,就从每个老人那拿了一枚铜钱收下了。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待老者走后,他将那几枚钱投入江中,以守住自己清廉之士不取百姓分毫的原则。此事后来传到百姓耳中,为纪念这位清廉官员,人们将那条江改名为“钱清江”,在江边修筑“清水亭”,也称“一钱亭”,在绍兴修建“一钱太守刘宠庙”。这片地区也得名“钱清”,至今仍存。

微信图片_20250528160211.jpg

刘宠把铜钱投入江中

图片

启示

微信图片_20250528160218.jpg

“一钱太守”刘宠清正廉洁,为民谋福,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与尊重。如今的“一钱亭”楹柱上仍然镌刻着“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表达了后人对刘宠的尊敬和怀念。刘宠的为官事迹向后人昭示:为官者,是清是浊?百姓的心中都可以衡量,就是人们常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官,就要心中装着群众,不论跌爬滚打还是舍生忘死,为百姓鞠躬尽瘁,百姓自然记在心里,就会成为人民心中的丰碑。为官,就要德行操守过硬,是为了一己私利还是百姓冷暖,百姓自然心中有数。只有牢记爱民、尊民、亲民,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只有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才是百姓认可的德行操守。为官,就要脚踏实地,心底无私。官员不可昂首望天,要将视线关注在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没有花哨水分,唯有脚踏实地为民做事,这才叫解决民生。为官,不仅要有金不换的品德,更要实干。要牢记“舍一分则民多一分赐,取一文则官少值一文钱”的古训。作为人民公仆,就要牢记“忧心与怀,寝食不安”的责任意识,牢记“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宗旨初心,最后才可能有“一钱太守”流芳百世的英名。

图片

来源:秦皇岛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

作者:

一审:胡石林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