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感谢街道领导的关怀与帮助,让我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8月20日清早,家住唐洞街道高码村唐家园组的曹宏庚夫妇到城区市场贩卖自家养的土鸡,在夫妻俩的配合下,很快土鸡销售一空,夫妇俩便收摊回家,曹宏庚感慨万千,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
回到家的曹宏庚迫不及待地放下拐杖,拿起方桌上儿子的本科录取通知书,端详着、抚摸着。在城区读高中的儿子,读书努力,今年6月参加高考,成功考取省内一公办大学,让曹宏庚感觉到生活美好,幸福感“爆棚”。
年逾五旬的曹宏庚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变形无力,需用双拐支撑才能行走。“家里兄弟姐妹多,早早分家,自己跟着老父亲生活。”曹宏庚坦言,那时住的房子破烂不堪,自己腿脚不便,干不了重活,连吃饭都成困难。
不服输的曹宏庚每天拄着拐杖到城区菜市场批发蔬菜、骑三轮车帮人拉货,努力赚钱养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街道领导和村干部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厚爱,让我重振信心。”昔日,曹宏庚的家庭状况,引得街道和村上的高度关注,干部及时上门进行走访,鼓励其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将他评定为农村低保对象,其家庭通过民主评议确认为第一批农村贫困户,并派出街道干部对其进行结对帮扶、产业帮扶。
随着结对干部的及时走访、鼓励和关怀,这位勤劳本分的汉子心动了,2019年在城区开三轮车出租拉货的曹宏庚,从城区回到老家,筹措资金5000元,在屋后山上搭建简易鸡舍,开启了养殖土鸡的脱贫之路。“我家有山有水,交通便利,适合搞养殖,家里原来每年也会养土鸡土鸭,我对养殖土鸡很感兴趣。”曹宏庚认为养土鸡投资少、周期短,养殖难度不大,市场相对稳定。他的养鸡创业,很快得到各方帮助,街道结对帮扶干部入户宣传政策,对其开展产业技能培训、给予产业扶贫金融贷款、指导发展产业等的帮扶措施。
然而养好鸡并不容易,刚开始曹宏庚试养鸡苗50只,当年获利4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再次引进鸡苗200多只,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因防疫措施不当,100多只鸡死亡。吃一堑长一智,此后曹宏庚越来越重视鸡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给鸡注射疫苗,进行场地消杀,定期为鸡舍消毒,慢慢地曹宏庚悟出了养殖土鸡的经验。
养殖土鸡成功后,曹宏庚更加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帮助下,搭建厂棚2处,养殖的土鸡从2019年的50只到2023年的1000只。“不能一下子养那么多,慢慢增加养殖量,不断摸索经验。”曹宏庚坦承,疫情防控是关键,鸡瘟等疫情会给鸡场带来灭顶之灾,好在有街道的畜牧站很是关心,让他感动不已。
产业走上正轨,生活有了起色。2006年,曹宏庚也经人介绍结了婚,妻子也是残障人士,还生下一对健康的儿女,新建了房屋,安装了自来水,有儿有女的曹宏庚信心更足了。2023年起,连续3年养殖土鸡1000只,并报批开发荒山建立小型的冰糖橙基地,搞起了种植冰糖橙产业。
如今,山上有冰糖橙,山下有土鸡,年收入可观,加上全家有低保户待遇、残疾人补贴的“兜底保障”,儿子读书有义务生活费、助学金发放,养殖土鸡每年有3000元的庭院经济奖励,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曹宏庚这样的脱贫户,通过产业奖补、就业安置、教育资助等帮扶‘组合拳’,牢牢守住了防止返贫底线,我们辖区372名脱贫户挖了‘穷根’,自力更生,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唐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蒋杰介绍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 科 王 瑞琴 李铁南
一审:王瑞琴
二审:黄欣
三审:李科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2/64/1521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