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新评 / 击破网络谣言“暗潮”,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宣辰 编辑:黄珊珊 2025-01-25 01:20:55
—分享—

在信息洪流奔涌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宛如一股“暗潮”,悄然涌动,侵蚀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扰乱公众视听,更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信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亟需各方携手,予以坚决回击。

网络谣言是社会秩序的“搅局者”。“流言止于智者”,然而在网络空间,不实信息却常如脱缰野马,肆意狂奔。近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但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实信息混入其中,造成误导。有媒体报道,一张广为流传的“被压在地震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一些平台上传播,造成误导。事实上,该图是AI生成。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声明是AI生成。原图并非蹭灾情热度,但不少账号却截取该图,在配文中将其与日喀则地震进行关联,甚至去掉来源和AI生成等标记。这种做法,是滥用公众同情心博关注,有故意误导之嫌。需要警惕的是,这并非个例。

究其根源,在于部分人妄图博眼球、赚流量,或是别有用心者蓄意扰乱社会稳定,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与匿名性,将谣言散布四方。

再者,网络谣言重创公众信任根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网络环境作为公众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场域,信任尤为关键。当谣言充斥其间,真假难辨,民众对信息的甄别成本大幅增加,久而久之,对网络信息乃至社会的信任度便会下滑。例如,一些有关公共政策的谣言,歪曲政策本意,引发群众误解,让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此前,某地区出台一项民生改善政策,旨在为困难家庭提供更多住房保障,然而网络谣言却称该政策是变相的“劫富济贫”,导致部分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对政策的推进造成极大阻碍。即便事后辟谣,误解造成的裂痕也需耗费大量精力修复。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需多方合力,共筑坚实防线。政府作为“掌舵者”,当仁不让要强化法治监管力度。一方面,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蓄意编造、传播重大网络谣言者严惩不贷,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督促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利用算法、人工审核等手段,对谣言从源头进行拦截,确保信息发布真实可靠。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枢纽”,应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摒弃单纯流量至上理念,不以谣言博热度。诸如一些大型社交平台,引入辟谣专区,一旦发现谣言,及时标注、推送辟谣信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同时,鼓励用户举报谣言,给予奖励,激发公众参与辟谣积极性。

而广大网民作为网络世界的“主人翁”,需提升媒介素养与辨别能力。面对纷繁信息,保持冷静理性,做到“三思而后信”。多关注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内容,不轻易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实际行动截断谣言传播路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打击网络谣言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只要政府、平台、网民携手共进,坚定信念,必能击破谣言“暗潮”,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为社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环境,向着和谐、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宣辰

一审:黄珊珊

三审: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5/50/146335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