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贡献 “湘” 力量。郴州,作为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伟大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藏粮于地,夯实 “郴” 城粮安根基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 “命根子”。湖南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郴州积极响应,致力于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 “良田”。在资兴市,一片片曾经的 “望天田”,经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改造,变成了肥沃的高标准农田。田间地头,灌溉渠道纵横交错,机耕道路宽敞通达,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郴州严守耕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一方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耕地肥力。永兴县的种粮大户李大哥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土地肥力不足,粮食产量上不去。这几年,按照政府的指导,坚持科学施肥,土地越来越肥,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
藏粮于技,点燃 “郴” 城粮安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科技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湖南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郴州紧跟步伐,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良种培育方面,郴州农科院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培育出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玉米等新品种。这些良种不仅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宜章县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米粒饱满,口感香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是郴州 “藏粮于技” 的重要体现。在北湖、苏仙等县区的广袤田野上,大型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具穿梭往来。以往需要大量人力的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如今一台台机器就能高效完成。特别是无人机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农药喷洒和施肥的效率,还能精准作业,减少资源浪费。农机手小张说:“现在开着农机干活,省时省力,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好几倍。”
此外,农业信息化也在郴州的田间地头落地生根。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病虫害情况等,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事指导。桂阳县的一些种植基地,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效。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绘就 “郴” 城粮安新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进程中,郴州注重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协同配套,形成了全方位的粮食生产保障体系。
良田为良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良种在良田中充分发挥增产潜力。而良机则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良法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科学指导。在安仁县的农业示范园里,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着优质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农业专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的施肥、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水稻茁壮成长。
为了进一步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模式,郴州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让农民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农机操作技能。还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仓廪实,天下安。” 湖南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郴州在这一征程中砥砺前行。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郴州正不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 “米袋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相信在未来,郴州将继续在粮食安全的道路上稳步迈进,绘就更加绚丽的 “粮安” 画卷。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盘宣辰
编辑:黄珊珊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5/50/1463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