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以工代赈’的项目方便了我们灾区附近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现在马上到春节了,我们也在尽快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马上落实到位,争取老百姓在春节之前能够领到务工工资。”州门司镇驻燕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欧小龙说。
连日来,在州门司镇燕窝村2025(提前批)“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对损毁严重的道路路基,进行下边坡挡墙片石混凝土浇筑等,全力推进损毁道路修复加固。
2024 年,我市紧紧围绕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布局,找准发展脉搏,巧妙地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促进受灾群众就业增收有效结合,通过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的模式,不仅让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重焕生机,更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捧起 “饭碗”,开启了新生活。
胡志吴是燕窝村人,家里的房子和种的姜都在此次洪灾中受到了不同程度损毁,现在他在家养了80多只羊,一年能有4万元的收入。闲暇之余,看见家门口的“以工代赈”项目招工,他心动了,就与他父亲、哥哥、侄子一同商量,一家三代人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
“这个‘以工代赈’的马路是为我们自己而修,也是为大家而修,也做一点贡献,离家里又近,虽然工资少一点,没什么关系,是自己村的事。”州门司镇燕窝村村民胡志吴说。
除了“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外,省公安厅对口支援州门司镇燕窝村工作队,在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为了充分调动受灾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目前也在正在建设的四个项目中就有三个项目是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带动了当地7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发现老百姓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强,尤其是参与的热情很高。那么在我们实施过程工程当中,也感觉到他们实施的工程质量都很好,也就正如我们目前看到的这样子,达到了我们的这个效果,甚至比我们预想的还好。”省公安厅对口支援燕窝村工作队队长朱付建说。
据了解,全市2025(提前批)“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涵盖了我市8个乡镇48个受灾村的基础设施修复,涵盖乡村道路维修硬化、农田灌溉设施修建维护、农村基础设施重建等47个公益性项目,总投资9955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
下一步,我市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把项目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充分发挥好“以工代赈”资金项目带动低收入群众、受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功能作用,确保务工群众更好享受“以工代赈”政策红利。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精元
编辑:黄珊珊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5/91/1461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