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7 日,记者来到曾在去年洪灾遭受重创的八面山瑶族乡大雁山村,看到以工代赈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村民通过 “自己施工、自己设计” 的方式,积极投身家园重建,基础设施焕新的同时,产业发展也迎来新契机。
洪灾发生后,湖南省地质院对口支援八面山瑶族乡大雁山村工作队带着挖机、炮机进场,疏浚 5 公里河道的同时,将石块破碎加工成建材。眼下,这些 "再生石料" 已用于加固 1200 米河堤、修建 7 米长的 "连心桥"。这座采用盖板涵结构的便桥,不仅连通两岸农田,更是附近几个村民小组出行的必经路。以工代赈项目已为 20 余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每人日均收入达 150 元。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稳定收入,不仅缓解了村民们灾后的经济压力,更让许多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参与到灾后恢复建设中。
“他们为我们修筑了爱心井,还有连心桥,还有那个河道护坡,他们给予的资金有去年就有 200 多万,今年又有将近 200 万,为我们的灾后恢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大雁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廷生说。
除了基础设施重建外,驻村工作队带来的 “产业经” 点燃村民希望。湖南省地质院投入 120 万元,村东头大白鹅养殖基地已完成场地平整,项目采用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建成后年出栏 3 万羽,预计为村集体增收 50 万元,还将免费提供雏鹅和技术带动周边村民养殖。
“要搞好灾后重建,更重要的要搞好灾后重建的产业帮扶,能够给村集体经济造血,所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了这个山东商会一个老板来跟我们村里面合作养殖大白鹅。现在这个基地我们已经平整完成,而且已经跟山东商会已经签订了这个战略合作协议,如果是这个天气好的话,马上就可以动工,争取在6月底能够建成大白鹅养殖基地的大棚,然后 7 月份投产。”湖南省地质院对口支援八面山瑶族乡大雁山村工作队队长涂国华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震寰 陈 如婧
一审:陈如婧
二审:黄欣
三审:董建锋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9/62/1499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