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三杰 匠心传承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 冰 胡恒珲 编辑:袁冰 2025-05-09 12:48:57
—分享—

“提褶包的要求,我们需要二十八个褶。首先馅心要压实,放入我们左手的指窝,右手大拇指、食指捏垂直。”市职业技术学校烹饪班老师申传许说。5月6日,在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中式面点实训课上,他从和面、剁馅、提褶等方面详细地分解做好一个包子的环节和步骤。在他眼中,看似简单的一个包子,在制作过程里藏着几十道工序“密码”

申传是一名中餐烹调高级技师、高级中式面点师,2013年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入职。他对于中式面点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学到扎实的技术,他在课堂教学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他说:“我们就会通过秤去测量,再去分解一个包子,需要皮是35克,馅心是20克。再通过自己的手法,反复地演练,最终达到一个手就是尺的这么一个标准。”

为了研究月牙饺的制作,申传许曾观看了上百遍相关教学视频,才领悟其中的细微手法;为了研究传统面点的现代创新,从原料配比到造型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推敲。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赛事,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学生李鑫慧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他说:“申老师总是能用最生动的方式,讲解面点制作的奥秘,备战省赛和技能大赛期间,他放弃休息时间,陪着我们反复打磨作品,一个褶子、一抹花纹,都不放过。他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匠心成就品质,这句话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董亮,是该校三级中式烹师,对菜品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这道将鸡胸肉幻化成饱满的“石榴”,草鱼以麦穗花刀化作金黄的"麦穗",搭配酸甜交融的番茄酱与浓缩橙汁,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大团结精神,描绘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民族大团结”的菜名,由此得来。他说:“我的菜品创作的这个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去想怎样运用到这个菜品的一个研发当中。比如说今天看到柿子树上有一颗红彤彤的柿子,我也想方设法拿食材怎么样去把它重现在菜品里面。”

董亮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多次指导学生参赛并获奖。2023年,他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式烹饪赛,荣获团体三等奖,为湖南省唯一一支获奖代表队,实现了郴州中职烹饪专业国赛奖项“零”的突破。他探索创新的三文鱼制作新工艺编入《资兴特色(土)菜厨艺》一书,为规范地域品牌提供了参考依据 。他说:“接下来,我将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实践,为烹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进该校的展示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幅用面团雕塑的微景观,有高椅岭丹霞地貌以及红色文化微景观《八角亭》《流华湾》等作品。这些作品全部出自高级中西面点师杨林之手。以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流华湾)为原型制作的面塑作品,是杨坐林与30多名学生一道,尝试了上百次配料、造型、上色等工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该作品中,古村落宏伟大气,墙面的砖缝和屋顶的瓦片清晰可见,池塘的小鱼儿与盛开花、翠绿的荷叶,栩栩如生。他说:“如何把这么大的一个村落,把它浓缩到一个两米宽、长一米六的展板上展现出来,需要把这个比例,非常精准地握好。我通过多次的实验,最终以40:1的比例进行了创作。”

在杨坐林的课堂上,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学生们围坐在工作台旁,一边揉捏彩色面团,一边聆听革命故事。今后,他将用自己的指尖,继续创作出红色文化微缩景观,让学生参与红色面塑体验课程,通过亲手制作,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加他们的爱国情怀。

申传许、董亮、杨坐林三位烹饪老师,发挥各自特长,钻研技术,均荣获了2024年“资兴工匠”荣誉称号,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烹饪三杰"。“他们都是以优秀人才引进来的,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学校将以资兴工匠’为榜样,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优化师资与专业建设,培育更多懂技术、有情怀的能工巧匠。”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樊专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 冰 胡恒珲

一审:袁冰

二审:袁勇杰

三审: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9/90/149406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