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周琪正在为67岁的黄任阳换药,同时对他后续的治疗及康复进行指导。这是我市构建“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留”分级诊疗闭环的一个生动缩影。
67岁的黄任阳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今年1月右足不明原因出现数个水泡,患者未引起重视,伤口越来越严重,感染溃烂无法正常行走。10月13日患者及其家属到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治疗,通过“医疗集团一体化托管”模式,中心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转诊至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相关手术和住院治疗后进入康复期。更让黄任阳省心的是“无缝衔接”的下转服务,主治医生周琪医生根据康复标准,协助他下转回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己则每周定期来中心坐诊、查房、换药,目前,黄任阳血糖指标下降,已经能正常行走。这种“专家常态下沉”机制,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彻底打消了患者在社区看病不放心的顾虑。
“刚开始去上面医院检查,又费时又费力,照顾不到,后来经过我们东江社区医院联系了这边的第一医院,经过他们的治疗,这个脚的溃烂现象一下就控制到了,稳到了,非常感谢他们,现在就在这里做康复,一直做到好为止。”黄任阳的儿子黄星宇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把“强基层、稳首诊、畅转诊”作为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生命线”,通过“集团化托管、专家常态下沉、远程诊断兜底、绩效双向激励”系统性举措,全力打造“基层接得住、县级舍得转、群众愿意留”的分级诊疗与转诊闭环。作为我市分级诊疗改革的“试验田”,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推行医疗集团一体化托管以来,依托医疗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新添置了彩超、生化分析仪等设备。通过县域“心电一张网”,实现了心电数据实时上传、专家远程诊断,每周有集团专家固定坐诊带教,让基层“接得住”有了硬支撑。同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推动“预防、医疗、康复”服务在基层一体化落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距离”健康保障。
“我们在社区发现的急诊病人和危重病人及时转诊到我们集团医院去,减少了病人来回跑路的这个环节。资兴市中医院和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把康复期稳定的病人下转到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集团医院就派专家到我们这里进行康复指导,让转过来的病人一样享受到二级甚至三级医院的服务,给病人节省了大量的费用。”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欧阳沐说。
2024年,东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达9.75万,出院病人1947人次,向上转诊500余人次,承接下转病人120余人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县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 冰
一审:袁冰
二审:袁勇杰
三审:杨波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54/50/1535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