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格美”台风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我市多个乡镇出现山体滑坡,为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迅速行动,通过争资立项、整合部门资金,投入1258万元用于白廊镇、汤溪镇、唐洞街道三处重大地质灾害点治理。如今,这三处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为周边群众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10月16日,记者来到汤溪镇汤边村看到,一排靠山而建的居民楼背后筑起了一面高10余米的混凝土斜坡挡墙。去年洪灾期间,该处山体因为暴雨导致滑坡,泥土淹没到了二层住户。“这排住户有36户140人,滑坡大概有20多米长,那个土方很大,把那个商户底下那个门面后面都已经冲毁了,损失还蛮大,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时就把人员都进行了转移。”汤溪镇汤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艳华谈及当时情形说道。
“汤溪镇区原企业办滑坡点,紧邻居民楼和街道,去年洪灾后成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把这列为优先治理对象,全力压缩工期。一个是我们督促施工单位利用每一个施工日加班加点多投入劳力。第二个我们全程做好技术服务,加强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市自然资源局地勘和生态修复股股长谢明辉介绍。
该项目总投资约423万元,通过设置锚索格构、修建双排桩等措施加固山体,仅用了三个多月就完成1400米格构梁、1704米钢管桩、3300米锚索的铺设,“现在搞好之后,阳光很好了,又整个水泥路全部搞好了,基本上搞起没有担心了,家里住得很舒服,没有忧虑了。”汤溪镇汤边村村民李彩亮说。
唐洞街道新民社区青鲁湖滑坡点治理项目投入420万元,通过“抗滑桩+锚索+挡土墙”组合治理。“我们累计完成33抗滑桩,33根预应力锚索施工,还修建了100米的排水沟和280方米的桩间面板墙,从“栏、排、固”多维度消除隐患。”市自然资源局地勘和生态修复股股长谢明辉说。
白廊镇白廊村竹小山滑坡点治理项目,由于滑坡土方量大,项目通过土方卸载减轻山体负荷,设立抗滑桩和毛石砼挡土墙筑牢“防护墙”,通过截、排水沟打通雨水“排泄通道”。下一步还将同步做好坡面复绿,实现安全防护与生态保护“双赢”。
“现在搞好还是放心,安全还是可靠,现在住就没有担心了。”看着家旁竹小山滑坡点新修的抗滑桩和截、排水沟,白廊镇白廊村村民何兵改脸上满是安心。
此次三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工后,将有效保护周边近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我市还将持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健全长效防护机制,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 恒珲
一审:胡恒珲
二审:黄欣
三审:杨波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54/51/1535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