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谢溪泉:五年“零差错” 社保“排头兵”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雷宛桦 何夏娇 编辑:黄珊珊 2025-10-26 01:04:43
—分享—

在资兴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服务大厅,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在办事群众中:身着整洁工装,神情专注地倾听老年群众诉求,指尖在键盘上熟练操作,又或是俯身细语,把晦涩的社保政策讲得明明白白。他就是1983年8月出生,被老人们亲切唤作“后生仔”的谢溪泉。这位2020年12月投身人社工作的“新兵”,凭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底色、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滚烫的为民初心,五年来累计为3000多名群众办理待遇申领、核算、发放业务,经手业务量常年居窗口前列,并保持“零差错”记录,把窗口岗位上的平凡事干成了暖心事。

转业不转志:把“军营作风”带到服务一线

16年军旅生涯,刻在谢溪泉骨子里的是“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韧劲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脱下军装走进社保大厅,他认准一个理:“窗口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的新‘战场’在这里,新‘使命’就是把群众的‘养老钱’办明白、发到位。”

社保工作政策性强、业务繁杂,尤其是养老保险待遇核发,涉及几十年的政策沿革、精细到分的计算公式,容不得半点马虎。刚到企保待遇核发窗口时,谢溪泉像回到“新兵连”:桌上堆着厚厚的政策汇编,笔记本记满了业务要点,下班后还对着系统反复模拟操作,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领导、老同事“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拧成一股绳,工作之余学透党的惠民政策,吃透人社领域的法规文件,常说“自己先懂透,才能给群众讲清楚,政策才不会走偏”。凭着这股“不怕苦、钻到底”的劲儿,他仅用半年就从“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

精业更敬业:窗口里的“零差错”与“暖服务”

社保窗口连着千家万户的“养老钱”,谢溪泉始终抱着“服务无止境,满意为群众”的态度,把部队的严谨细致、雷厉风行,变成了窗口服务的“标配”。

他对群众“零敷衍”。来办事的老人大多听力弱、记不住流程,他总是起身迎、扶着坐,递上一杯热水,再把语速放慢、声音提高,一遍遍地讲解流程。“我们多费点口舌,老人就能少跑一趟路”成了他的口头禅。几年来,他的窗口从没因态度问题被投诉,只留下一沓沓写着“谢谢”的留言条。

他办业务“零差错”。待遇核发要核对身份信息、计算缴费年限、核算养老金金额,每一步都不能错。谢溪泉给自己定了“三查原则”:提交前自查、办理中互查、办结后复核。五年来,他保持着“零差错”的记录,既守住了社保基金的安全,也让群众拿上“养老钱”时更安心。

他挑重担“冲在前”。作为党员,政策调整、新系统上线时,他总主动加班学操作、做测试;同事遇到疑难业务,他手把手教;群众有急难问题,他主动“揽活”。因为表现突出,他多次被评为“党员示范岗”“服务标兵”,成了窗口队伍里的“主心骨”。

真心换民心:“后生仔”的口碑比啥都重

在七八十岁的退休老人眼里,人到中年的谢溪泉永远是那个“靠谱的后生仔”——这个带着乡土温度的称呼,是他用无数件“小事”攒下的口碑。

他对老人“耐得烦”。有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待遇,他就截图存好步骤,一笔一画写在纸上;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他记下班组电话,主动说“有事您打电话,能办的我帮您跑”。有次一位老人因档案不全,待遇核定卡了半个月,谢溪泉利用周末跑档案馆、找原单位,查了3天终于补全材料,还专程把核定单送到老人家里。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你比我自家娃还上心!”

他为群众“霸得蛮”。遇到政策理解有偏差的群众,他不躲不推,拿着文件一条条解释;碰到历史遗留问题,他主动向上级反映,反复沟通协调,直到问题解决。老人们之间传着句话:“办社保找谢溪泉,放心!他不光讲得清,还能办成事。”

这份口碑,是对他最好的肯定。谢溪泉常说:“我是退伍兵,也是党员,窗口工作看似普通,但把群众的‘小事’办实了,就是践行初心。”如今,他依然在社保窗口忙碌着,用军人的本色、党员的担当,继续做群众和政策之间的“暖心桥”,在平凡岗位上续写着“退伍不褪色、服务暖人心”的故事。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雷宛桦 何夏娇

一审:黄珊珊

二审:黄欣

三审:李科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54/68/153761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