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低保认定办法和新的救助核对智慧管理系统演示、培训
走进资兴各个乡镇、社区,不少居民扫描“资兴掌上民政”二维码,关注民政政策法规,通过手机申报低保,乡镇民政干部通过系统接收低保申请、自动核算收入和进行数据信息即时核对后,作出是否纳入低保的评判。
“‘吃’低保的基本前提是家庭收入低于低保标准。”资兴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资兴市全面推行了“低保以核算为主、评议为辅、精准认定、差额救助”新机制。市政府出台《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办法》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细则》,对家庭收入核算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及经济状况核对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家庭收入按照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进行核定,有子女的必须依法计算子女的赡养费,不论男女只要在劳动力范围,虽未从事生产活动,仍以劳动力系数核定收入;规定了家庭收入扣减项,如家庭成员,因重残或重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他人照顾的计算照料护理费;有子女是高中及以上在读学生的,计算教育费等。
“我们原来担心基层经办人员核实核算工作量会增加,但通过系统测试检验,采用电子化手段后,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安排更为科学合理。”资兴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因为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计算救助对象收入,压缩了基层在低保对象认定的个人权力空间,基本杜绝了人为因素对低保对象核定的影响,让差额救助政策轻松落地。
“资兴掌上民政”成为民政业务受理及办理终端,实现了从“群众多头跑”到“让数据多跑,群众最多跑一次”,实行集成服务,服务对象用手机点一点就可办理,逐步让群众办事能移动办、自助办,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省了行政成本。
“资兴掌上民政”与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对接,当个人提交救助申请时,直接通过后台数据对比,核对个人经济收入状况,并与各个救助管理系统实现对接,进行及时比对。整合了全市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端口、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公安、发改、教育、卫健、人社、住建、民政、自然资源、水利、工商、税务、金融、残联等部门单位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有效对接;即时核对,确保认定对象精准,公正、透明;从源头遏制不符合条件及死亡人员领取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的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损失;避免多部门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来源:资兴新闻网
作者:谢爱芳 盘永坤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三审:龙志飞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0/07/09/760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