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南岳上探迷踪 ——探密郴州神秘垒石古遗址(下)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娟丽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2020-10-22 15:08:39
时刻新闻
—分享—

垒石堆上杂木虬曲

垒石堆上杂木虬曲

“回龙山,在县北羊角山后十里。外有山龙一支回绕,故名。邑龙脉发源于此,古有骑龙跨鹤仙迹。后创庵刹,有石碣‘古南岳’三大字,祈祷灵应。相传南岳大帝五六月间来此避暑。奔走欢呼,络绎不绝,未虔者多遇蜂蛇惊异。上有望日台,鸡鸣往观,日出大如车轮,红赤愰目,扰扰不定,欲升而降者再三。一降即升,其日必晴;数降数升,其日必翳。邑景称‘回龙望日’。”——光绪《兴宁县志》

回龙山位于资兴市东北部,海拔1480米,上有资兴古八景之一“回龙望日”,是看日出的绝佳之地,也是“古南岳”所在地。相传神农氏炎帝到此避暑,并在山上择吉日举行祭天仪式,后人为祭祀炎帝而建庙,现回龙仙寺中供奉的主神“南岳大帝”即炎帝的化身。

古道边的石碑

古道边的石碑

古南岳回龙山,古老神奇、壮观秀美中隐藏着多少谜一般的神秘地带!而在其西南麓帽岭上,日前更是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人工垒石建筑,这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文史专家的极大兴趣。

说到这一带垒石遗址的发现,还要从山上的猕猴桃基地说起。在帽岭半山腰上,有个自然村,叫茅坪头,隶属于资兴市三都镇上洞村,76岁的曹天祥老人在这里土生土长。2014年,老人和儿子们开始开发荒山种植猕猴桃,现已发展到400亩的猕猴桃基地。“我们这个基地上面以前有座古庙,叫八角仙,所以这一带的地名又叫八角仙。”老人告诉后辈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人的干儿子、从上洞村走出去的湖南盈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辉听了后,想了解古庙的历史文化,于是邀请郴州日报原总编辑、郴州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吴兴和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等人,前往帽岭上考察古庙遗址。

牛头形的垒石堆

牛头形的垒石堆

8月24日,记者跟随吴兴、刘专可一行登上了帽岭。我们在荆棘灌木中一路搜寻,尚未找到古庙遗址,却意外发现了一堆堆的垒石古建筑。“这个发现太重要了,这些垒石建筑与岳阳龙窖山的垒石遗址很相似,且比龙窖山的面积更大,数量更多。真没想到我们郴州竟然也有这样的遗址!”刘专可兴奋地说。因天色已晚,我们来不及细察就匆匆下山了。

11月23日,记者一行再次上八角仙,探访那些神秘的垒石古遗址。越野车在山路上盘旋了1个多小时后,无法继续前行,于是我们下车徒步。

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坡上,我们首先钻进了一片杂木林。经过曹天祥老人的清理,那些垒石堆更加醒目,每隔几米就有一堆,大小形状不一,有的几堆排成一条直线,有的东一堆、西一堆,不知其排列有什么规律,略略数一下,就有上百堆。因为年代久远、人迹罕至,很多垒石堆上面都长出了各种树木,有的杂木虬根裸露、枝丫弯曲,有如一棵棵“树坚强”,集聚了几百年的力量才长成如今的模样。每一块垒石都青苔斑斑,或被青藤覆盖,或被树根挤垮而散落在石堆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疑似灶台的石头遗址

疑似灶台的石头遗址

在一个长而宽的垒石堆附近,我们还发现了一处好似灶台的遗址。两块人工凿成的大石头,一头呈弧形,一头呈方条行,拼放在地上,非常像一个烧火的灶台。难道古人曾在此烧火煮东西吃?

在一大片自然生长的南竹林里,我们发现了一片更集中的垒石建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排列紧凑,似乎像一个什么阵法,十分玄乎。尤其有一列沿着山势从上到下排得非常整齐的石堆,这列石堆的最上面是一个最大的石堆,这个大石堆的形状非常特别,很像一个牛头的形状,每个石堆上面都比较平坦,像是人工堆成的平台。遥想古代,是什么人站在这些平台上呢?他们是在做什么呢?一个个的疑问如迷雾般笼罩在我们的头上。

“和桂阳瑶祖冲的发现差不多,只是这里的垒石遗址规模更大,保存得更好。我分析这里的垒石建筑遗址同样很可能是古人祭祀的地方。”刘专可说,“祭祀是古人非常重视且每年都要举行的活动,这对于一个部落来说,显得无比神圣而隆重,所以祭祀时要统一行动。但这么一大片区域,这么多的祭祀点,如何让全部落的人都统一行动呢?这个牛头形的石堆上或许就是部落首领发号施令的地方,由司仪指挥号手一个个站在下面的石台上,依次吹响牛角,以此让全部落的人都能听到号令。而那个像灶台的地方,或许就是这个部落祭祀活动时的后勤场地。”

在帽岭上,有一条通往资兴古县城——兴宁的千年古道,古道旁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一面刻着“泰山石敢当”,其他面刻着“一路福星”“南无阿弥陀佛”等文字。在茅坪头村旁的路边,我们还发现了一块指路碑,上刻:“右往毛坪头,左往资兴去”。而在古道延伸至山中的一处路旁,不久前,李志辉还发现了一处并非石堆的石头建筑。

李志辉带着我们走到那个石头建筑前,但见这是个依山势建成的半圆形小场所,朝着古道边上还有一个缺口。刘专可仔细察看之后分析道:“这里应该是一个哨卡,这个建筑就是一个上面覆盖着茅草的小石屋,这个缺口就是进门的地方。古人举行祭祀活动之前,要在这个哨卡进行检查,是本部落的人就都要来,外族人则不允许进入。”

“确实,以这个哨卡为界,目前发现的垒石遗址都在哨卡以南的山上,而哨卡以北则没有发现。”李志辉补充道。

在这面积约两平方公里的山上,散布着成百上千个垒石堆,如此恢宏的垒石群到底是什么呢?记者查阅资兴现有的古县志,都没有记载,当地村民也不知其为何物。“起初我们怀疑是坟墓,但我们种猕猴桃时拆掉了一些石堆,把那些石块用来铺路,石堆里什么都没有。”曹天祥老人说,“听老辈人讲过,这些石堆也许是瑶族人垒的。”

五岭无山不有瑶。回龙山上就居住着许多瑶民,2015年,资兴市七里镇已经与团结瑶族乡合并成回龙山瑶族乡了。

“这里的东面就是古南岳回龙山,下面是县志上所记载的古南岳的一个地方——湘源垅,而与其交界的蓼江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唐家岭遗址和一个商代的遗址——柿花岭遗址,说明我们资兴在很古以前就有人居住,因此,这里的垒石遗址的确有可能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资兴市档案局局长戴忠诚说。

“我们郴州出土过商州早期的青铜器,青铜器上就有牛的图形,牛又与我们的农耕文明相匹配,也许牛就是生活在五岭一带的古代先民的图腾,所以有的大垒石堆才堆成了牛头的形状。”刘专可解释,“这些垒石遗址到底是何人何时所建,还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亟待考古挖掘,或许它可以破解龙窖山无法破解的考古疑云。”

可以想象,假如把这广阔的山坡清理干净,让那些垒石遗址全部重见天日,该是一幅多么宏伟壮丽的神奇画面!“这是我第四次来此考察了,”吴兴感叹道,“这一带的八角仙古庙、垒石遗址、古驿道距离回龙山很近,属同一区域,只要进一步挖掘研究,一定能发现更多历史文化遗存。同时通过保护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也大有前景,可与西边的流华湾、东北边的回龙山、东边的十龙潭、天鹅山和南部的东江湖等景点连成线,形成一个乡村旅游网络。”

(2018年11月27日发表于郴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7版地理)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娟丽

编辑:龙志飞 欧文君

三审:龙志飞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0/10/22/85363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