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兴权的“匠人”“匠心”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萱 编辑:廖英武 林依娜 2021-06-03 19:53:35
时刻新闻
—分享—

FF0791D2@6794033D_4252B760_jpg.jpg

刘兴权和残友通过直播销售残疾人产品

刘兴权,出生于1993年,肢体二级残疾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创业者,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高大上的职业履历,也没有巨额的资本投入,却努力追求自我价值,靠拄着双拐致力于传承手工技艺。

千帆过尽 不忘初心

十多年前,刘兴权抱着篮球跑跳在球场之上,在师范校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的他,是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时刻准备走上教师岗位。然而,这一切都在2010年的一场交通事故中戛然而止,车祸导致下肢残疾,刘兴权被宣告这辈子只能靠拄着双拐行走,原本的小康之家也因治疗养伤变得负债累累,充满阳光的校园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伤痛的无边黑暗。

看着千疮百孔的家,看着日渐忧虑沧桑的父母,心如死灰的刘兴权不免泛起阵阵涟漪,心底逐渐发出“要振作起来……”的声音。“车祸既然没有要了自己的命,说明苍天要自己活着,既然还活着就要活出个人样来。残疾不等于残废,自己还有双手,靠手同样能实现自身价值。”刘兴权慢慢寻思着,从恐惧和沮丧中走出来,开始重新面对未来,重拾着信心和希望。

有了目标,这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从轮椅上爬起来。可因为伤到脊椎,失去了平衡,无数次尝试可真的就是站不起来。于是他想到了双拐,既然脚站不起来,那就让双拐成为双脚,一步、两步、三步……他开始支撑着拐杖慢慢移动脚步,他做到了,他终于能重新走路了!

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

路是慢慢能走了,可能干点什么成了刘兴权的第二道难题。苦思冥想中,他开始把玩起小时候的爱好——木工,他照着“帆船”“火车”“手枪”的样子,经过精心刻模、雕刻、打磨、抛光后,一件件木工艺品变得活灵活现。就这样,他晚上制作,白天拿去市场卖,慢慢地有了收入。因为手工是个慢工细活,加上销路有限,有时一个月才卖一两件,尽管这样,刘兴权心里依然美滋滋的。

“书不能白念,父母不能白操心,社会空间这么大,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刘兴权经常勉励自己的话,他想既然有人买,就说明有市场。靠着不服输的劲头,他想创业的念头愈发强烈。

为了创新多样化,更受欢迎的手工艺品,刘兴权开始另辟新路。一次无意间,刘兴权在某个视频里面看到了“金属盆景”工艺,引发了兴趣,他拍着大腿说:“就是它了!可新品学习需要老师,需要学费,面对负债累累的家,他只能无奈地暗自神伤。后来,经旁人提醒,刘兴权开始网上自学。买工具,材料,从剪线到扎线,从盘根到拧树叶……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开始,就算手磨破起茧了也从未想过放弃。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自学之路,刘兴权做出了和视频里一样的成品。红色三角梅、绿色迎客松、金色发财树……因为金属盆景的美观、耐旧、寓意好,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从现货到定制,订单逐渐稳定。

天道酬勤,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兴权开始扩大规模,在自家楼下租下了一个门面,成立了兴权手工工作室,手工订单也比原来翻了一倍,客户遍布全省各地。他常说他永远记得卖出第一盆盆景的那一刻,从那时他感觉到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跃马扬鞭 奋勇争先

当刘兴权的作品被认可后,他开始思考,自己通过做手工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但身边那么多不能下地,没有技能和工作的残友们,是否可以把手工技艺教给他们,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精神寄托,养活自己。

可横在眼前的难题是:从何入手?如何组织?如何形成规模性的教学?在和几位之前帮助过自己的社工朋友的谈话中,他茅塞顿开。在专业建议下,刘兴权和郴州市林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在资兴成立一家社工中心,以“项目”带动发展。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以社工为中心的视频直播团队,准备以直播这种时下最热门的带货方式,拟打造一个残疾人的对外窗口“资兴市残疾人产品义卖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的销售渠道,让大家的产品走出大山远销全国。

“我准备筹划‘手工培训’项目,通过培训、销售、孵化,力争在一年内打造一个残疾人手工就业基地,让更多的残疾朋友走出家门,学会技能,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刘兴权兴致勃勃地说。

匠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踏实,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手工匠人刘兴权虽然身体残了,但志没有残,他凭着做一个“匠人”传一颗“匠心”的精神,走过了昨天和今天,他还要靠着这种精神继续走向明天,用匠心托起残疾人的小康梦。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萱

编辑:廖英武 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2021/06/03/9431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