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优秀共产党员的廉洁故事——孔繁森

来源:共产党员网、人民日报 编辑:胡石林 2025-07-28 09:37:20
—分享—

在时光的长河里

总有这样一群人

以信仰为灯,以廉洁为帆

在人生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他们将清廉的品格融入血脉

把奉献的精神刻进生命

这些闪耀着廉洁之光的奋斗故事

跨越岁月,历久弥新

今天让我们走进孔繁森

“俯身为民,守护初心”的故事

感受廉洁精神的力量与温度

人物简介

图片

孔繁森,男,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7月生,山东聊城人,生前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1994年11月,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遭遇车祸,以身殉职,被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荣获改革先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故事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图片

两次进藏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当时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他并非不知道西藏天高地远,并非不知道那里生活艰苦,并非不知道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是党的召唤。从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孔繁森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

图片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

收养孤儿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当时在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三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哭喊着扑到他的怀里。孔繁森抚慰着三个孩子: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他嘱咐当地干部务必要安置好这三个孩子。孔繁森紧张地忙于救灾,也一直牵挂着三个孩子。不久,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决定亲自承担起抚养这三个孤儿的责任。

图片

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殷红的鲜血,从孔繁森的体内缓缓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是从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

扎根阿里

1993年4月4日,孔繁森告别拉萨赴阿里上任。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这时已在高原工作6年。按说,他现在应该东进返乡。然而,他却接受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驱车向西,奔赴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挑起阿里地委书记的重担。

到阿里赴任前,孔繁森已把自治区的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阿里地区的自然概况和历年来经济统计数字都抄在笔记本上。为了进一步摸清阿里的情况,他一个县、一个区、一个乡地跑。从措勤到札达,从普兰到日土,实地考察,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南方的边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从班公湖到喜马拉雅山谷地,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

图片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阿里经济发展的思路在孔繁森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在地委、行署联席会议上,孔繁森列举了阿里发展的六大优势:畜产品优势、矿产品优势、旅游优势、边贸优势、政策优势、人口少的优势。

1994年初,正当孔繁森带领全地区人民为实现阿里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奋斗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

图片

他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害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阿里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在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雪灾,全地区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

人物精神

图片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地纯洁,那样地深沉,那样地博大。他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矢志不渝的清廉底色

化作新时代的奋斗号角

激励着我们

用实干与奉献书写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让奉献之光永续传承

让清廉之风吹遍中华大地

来源:共产党员网、人民日报

一审:胡石林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