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现场视察灾后重建,倾听受灾群众心声,提出可行意见建议,助推发展强大合力。市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先后深入兴宁、八面山、州门司等受灾乡镇开展政协委员视察活动,重点聚焦避险搬迁安置、交通、水利、农业综合治理等灾后重建工作,特推出《委员看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今天起,市融媒体中心刊发第一期《群众搬出新生活 》。
7月23日,市政协中共、共青团、妇联、工会界等活动小组联合八面山、兴宁委员活动小组组织委员先后来到兴宁、八面山集中安置点,对安置点的就业帮扶车间惠及受灾群众情况,进行了现场视察。“针对搬迁群众的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清单式服务,依托兴宁镇3家就业帮扶车间,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市政协委员罗霖昊说。
“建议提前规划社区文化活动,搭建邻里互动平台,同时优化物业服务流程,通过建立居民议事机制,让搬迁群众真正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来,增强归属感。”市政协委员李方连说。委员们走进兴宁集中安置点福兴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布局合理,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超市及绿化、道路、水电等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来自兴宁、白廊、八面山、州门司等6个受灾乡镇的650户安置户在这里安居乐业,有的在小区里开起了南杂店,有的在就业帮扶车间里赚起了票子。“我从去年到这里来,开了一个糍粑早餐店,收益还比较稳定。珍惜这个优美条件和环境,通过大家的努力,应该是越来越环境好,越来越生活过得好。”安置户李南雄的笑容里,流淌出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更好生活的憧憬。
落户瑶乡家园的慧华电子车间里,有100多名安置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们每天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还按时按点到车间里来签到打卡,做起了电子元件加工,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实现了“楼上过日子,楼下赚票子”新愿景。“就业帮扶车间的设立,既解决了群众务工的难题,又为安置点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市政协委员赵丹说。
“这种从细节出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举措,让避险搬迁的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看着老乡们在新家里安稳生活,在车间里踏实务工,我们真切体会到了灾后重建工作带来的满满实效。”市政协委员李赟感慨道。从福兴苑到瑶乡家园,委员们看到了灾后重建的明显变化;从安置点到生产车间,委员们见证了受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都是在外面打工的,现在楼下就有这么一个工厂给我们做事。以后在家里面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又可以做饭,然后挣钱养家,两不误。”瑶乡家园安置户江楚君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
市政协委员陈续跃说:“立足岗位,精心组织城投公司优势力量,当好灾后重建集镇集中建房主力军,攻坚克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受灾群众如期住进了满意的新房。”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英武 刘 震寰 曹精元
一审:刘震寰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1/67/1514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