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我们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也是国家安全法施行的第十个年头。今时今日,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托举的钢铁长城,特别是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我们既是“第一责任人”,更是“最后一道防线”,
知责于心,铸就国家安全的思想盾牌。“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到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我们要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明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道理。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才能在日常行为中保持警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担责于身,织密立体防控的责任网络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个网民都是网络空间的“守门人”。4月15日前夕,广东渔民在南海作业时主动上报可疑漂浮物,新疆牧民骑着摩托车巡护边境线,上海白领在通勤路上拍摄普法视频,这些平凡人的非凡担当,正是全民参与安全治理的生动写照。古人云 “明者防祸于未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涵养国家安全意识,发现可疑测绘行为及时上报,遇到境外机构拉拢保持高度警惕,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在为国家安全添砖加瓦。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头雁效应,未雨绸缪预判风险,见微知著化解隐患,让维护国家安全成为一种行动本能。
履责于行,书写家国同心的平安答卷。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上海白领王某发现可疑测绘及时举报,广州大学生李某拒绝高额报酬抵制非法调查,这些看似微小的抉择实则关乎国家命脉。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环境;在"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员工自觉维护海外利益。这些看似微小的抉择实则关乎国家命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已延伸至网络空间等新战场,这更需要我们打破事不关己的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敏锐、多一份担当。转发信息时仔细辨别真伪,出国旅行时严格遵守规定,这些日常之举,都是在为国家安全站岗放哨。
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到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从恪尽职守的岗位担当到见义勇为的果敢行动,国家安全早已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每个中国人都应成为国家安全的“神经元”,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用点滴守护永恒,共同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壮丽篇章。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李李
一审:陈如婧
二审:欧文君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8/50/1487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