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资新评丨以奋斗为犁深耕时代沃土 ——礼赞新时代劳动者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欧阳雨桐 2025-04-28 16:17:22
—分享—

一、劳动精神的历史回响

1886年芝加哥街头的汽笛声,至今仍在历史深处回荡。当“八小时工作制”的呐喊穿透资本的重重迷雾,人类第一次以集体觉醒的姿态,在机器的轰鸣中找寻生命的尊严。1920年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红色曙光里,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高擎"劳工神圣"的旗帜,用铁锤与钢轨撞击出觉醒年代的铿锵之音。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道出了劳动者改写历史的磅礴力量。

二、奋斗者的时代群像

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劳动者正在书写新的传奇。杭州西站建设工地上,90后工程师用北斗定位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海南育种基地里,农技专家在基因图谱中破解种子密码;深圳科技园内,程序员用代码构筑数字中国的未来。从“嫦娥”探月到“蛟龙”入海,从5G基站到量子计算,新时代劳动者不仅传承着“铁人精神”,更以智慧劳动开创着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

三、劳动价值的哲学升华

当无人机掠过青青稻田,当机械臂在无尘车间起舞,劳动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嬗变。但机器永远无法替代劳动者眼中的光芒,那是匠人对极致的追求,是科学家对未知的探索,是教师对希望的播种。在湖南十八洞村的直播间里,90后村支书用流量经济带火土特产;在贵州“天眼”观测基地,工程师们用算法倾听宇宙心跳。这种“创造性劳动”正重塑着劳动的价值维度,让每个人都能在时代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作为自为生命的生成”。从蒸汽机的怒吼到人工智能的私语,从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到元宇宙中的数字孪生,变的只是劳动工具,不变的是劳动者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开创未来的永恒精神。当“劳动最光荣”的信念融入民族血脉,当“工匠精神”成为时代标杆,新时代的劳动者必将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更加壮丽的诗篇。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一审:欧阳雨桐

二审:黄欣

三审:廖英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