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资新评丨湘江潮涌连欧亚,湖南奏响内陆开发进行曲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李李 编辑:陈如婧 2025-04-09 15:49:03
—分享—

日前,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货值2495.64万美元的吉利汽车零配件专列从长沙北货场鸣笛启程,经满洲里口岸驶向白俄罗斯。这不仅是湖南中欧班列一季度开行的第157列,更是牵引“湖南制造”加速出海的缩影。作为内陆省份开放突围的“钢铁驼队”,湖南中欧班列正以创新之姿,串联起亚欧大陆的经贸脉络,为湖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注入澎湃动能。

从“节点”到“集散中心”的跃升。湖南虽不沿边、不靠海,却凭借中欧班列的枢纽化布局,将地理劣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自2014年首趟班列开行以来,长沙已开通12条常态化线路,覆盖亚欧30多个国家、100个城市,累计开行超5500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通过打造“长沙—莫斯科”“长沙—明斯克”等精品线路,并联动贵阳、成都、西安等城市形成“一港多区”集疏运体系,湖南正构建起“枢纽到枢纽”的全球物流网络,辐射华南、华东乃至东南亚的货物在此集结,“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图景在潇湘大地徐徐展开。

从“大件专列”到“拼箱出海”的普惠创新。为满足多元化需求,湖南中欧班列创新服务模式,既服务龙头企业“大动脉”,也畅通中小企业“毛细血管”。针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重工装备企业,班列开行定制化专列,将工程机械、汽车等“湖南制造”的运输时效从海运的45天压缩至15天,物流成本降低40%,助力企业抢占海外市场先机。针对中小企业零散货物,2024年首创“丝路拼箱”模式,通过集拼出口将运输周期控制在18天,成本低于空运,灵活性媲美卡车运输。运输周期压缩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周转加快,更是产业链韧性的增强,服务升级,正在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硬核支撑。

从“单一线路”到“多向拓展”的立体网络。通过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多口岸出境,湖南中欧班列构建起西接中亚、东联欧洲、南向东南亚的立体通道,2025年,班列进一步推出“俄线、欧线”快速班列,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一周,并拓展“中亚南向通道”,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走廊。湖南正在用立体通道撬动开放新空间。当“湖南制造”通过中欧班列直抵明斯克与莫斯科,当“湘欧快线”借由枢纽升级贯通欧亚,内陆开放经济加速“迭代”,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版图中的“湖南支点”。

从“通关提速”到“全链智能”的效率革命。科技是湖南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通过长沙海关"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一箱制""一单制"改革、"集并运输"模式等精细化创新,不仅大幅提升班列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更以省级改革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我国加速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从湘江之畔到亚欧腹地,湖南中欧班列十年驰骋,书写了内陆省份“向海图强”的逆袭篇章。它不仅是货物的运输线,更是湖南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动脉”。

当前,湖南正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支点,加速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与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湖南必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高效的物流、更智慧的生态,奏响内陆崛起的时代进行曲,让潇湘大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中共资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李李

一审:陈如婧

二审:欧文君

三审:廖英武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948/91/148551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资兴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