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热浪裹挟着大家对清凉的渴望
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
却暗藏着致命的危险
溺水,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
实则是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关于溺水,有哪些认知误区
高风险溺水发生地有哪些
这些防溺水知识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安全意识薄弱,对自己的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出于好奇或好玩而私自下水游泳。
2、对环境风险认识不足。河流、湖泊等野外水域、城市喷泉景观池、建筑工地积水坑、废弃窖井等危险环境都容易使未成年人陷入溺水困境。
3、下水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下水后突遭冷水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体内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导致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等特殊情况,因而发生溺水。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导致溺水。
防溺水认知误区
01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水草、淤泥、漩涡等自然环境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疲劳、生病、抽筋等个人身体因素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02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溺水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口鼻呛水后,溺水者根本无法正常发声。
03 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本质上是玩具,并不能在游泳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04 会游泳就可以救人?
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切忌贸然下水救人!
05 “手拉手”能救上来溺水者?
手拉手救人很难救援成功,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造成群死群伤。
06 “倒挂控水法”能救活溺水者?
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中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如何预防溺水?
1.游泳安全守则:
选择正规场所:去有救生员、安全设施完善的游泳馆。
结伴而行:不要独自游泳,未成年人要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游泳。
做好热身:下水前充分活动身体,避免抽筋。
量力而行:不要逞强,避免长时间游泳或过度疲劳。
2.家长必看:
儿童防溺水要点时刻看护:游泳时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即使是在浅水区。
使用安全装备:儿童游泳时应穿戴合格的救生衣或游泳圈。
3.家长“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防溺水“六不准”
溺水自救与救援
1.如何自救?
保持冷静:慌乱会加速体力消耗,尽量放松身体,采取仰漂姿势等待救援。
利用浮力:抓住身边的漂浮物(如空水瓶、木板等)。
呼救:挥手并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
2. 如何正确施救?
不盲目下水:尤其是未成年人,应优先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使用工具救援:用竹竿、绳子、救生圈等间接施救。
心肺复苏(CPR):如果溺水者无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时刻绷紧防溺水这根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安全意识,为保障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
来源:中小学安全教育普及、庐江应急
一审:陈如婧
二审:黄欣
三审:董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