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梅,1984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打拼,2020年6月返乡创业,2021年上任回龙山瑶族乡二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1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名80后瑶寨女支书凭着对家乡的一片挚爱,先后提出了《关于建立二峰村少数民族瑶族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议》等建议16件,带领瑶胞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唱出了一曲曲幸福生活的瑶歌。
位于海拔1480米回龙山下的二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瑶胞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楠竹和林木。“小学尤其是六年级,我印象特别深,那时候老支书带着二峰村只有400多口人,冬天下大雪的天,一把锄头一把锄头去挖路, 当时我就想他们为什么要去修这条路,现在才明白,交通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多么重要,我们这里穷,主要是交通闭塞,”赵春梅说。今年,作为第二届省旅发大会资兴重点观摩项目之一的回龙山景区开发项目启动后,距离项目不到20分钟路程的二峰瑶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班长”的赵春梅,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借助旅发大会这股“东风”,把乡村旅游带动起来、带活起来。
“2000年开始民族政策这一块对于我们瑶族乡来讲,尤其是我们村,可以讲受益是最广的。二峰瑶寨这一块在家的80后,这一批人现在有六户人家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客户源,我们现在初步的想法就是以我们村集体的民宿,怎么把这几户人家统一管理,公司化运营。”赵春梅说。随后,二峰村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投资100余万元对老村部进行了全新的提质改造,成立了二峰民宿协会,大力发展民宿,并推出了用瑶语唱红歌、长桌宴等民俗体验活动,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瑶胞们慢慢地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进一步扩大旅游品牌效应,赵春梅带领支村“两委”干部依托二峰村丰富优质的山水资源,申请注册了“古岳回龙”商标,于2021年8月成功引进了湖南回龙饮用水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了一条全自动化的瓶装、桶装纯净水生产线,可日产10万瓶矿泉水、1万桶桶装水。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解决了村里近20名瑶胞就业。并且计划开展二期工程,对于周边的地理位置、环境、环保这方面的问题,赵春梅都是亲力亲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加快发展当地产业经济,赵春梅带领瑶胞大力开发茶叶基地600余亩,并与瑶岭茶厂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村里组织修建了一条6公里的楠竹沙石产业路,助推楠竹低改和竹制品、玉兰片精深加工,楠竹种植规模由3000余亩扩大到了6000亩,并依托回龙山景区地理优势和瑶族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起了“文旅”“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全力打造楠竹、民宿、研学三大产业,全面延伸玉兰片、高山云雾茶、精品生态茶油等特色产业链。2022年,二峰村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5.6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赵支书有魄力,有主张,一个村没有带头的怎么致富,要有带头的才能充满阳光,赵支书就是我们的火车头”回龙山瑶族乡二峰村村民古礼佳说。
春梅经常说,作为一个村干部最重要的要接地气,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并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才能让老百姓接受你并相信你。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赵春梅就走遍了全村11个村民小组256户家庭,时刻心系群众并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村民古礼佳的妻子身患疾病,女儿尚在读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得知情况后,赵春梅多次上门走访,鼓励他要树立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帮他出谋划策,积极争取帮扶政策。如今,古礼佳种了10多亩水稻,加上养猪养鸡,一年的收入有3万元左右,也盖起了新房。
“好个日头在天上,好个美女在远方,因为盘王分散后,共个日头各自乡。”赵春梅和村民一起唱瑶歌。相信在她的带领下,二峰村的发展将越来越好,瑶寨村民的幸福感将越来越强。
来源:资兴市文明办
作者:资兴市文明办
编辑:黄丽娅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747/61/1250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