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发展,现在我们在有机肥的生长激素以及加工工艺、流程上面,做了很大的改进,而我去年也成功申报成了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 白廊镇白廊村村民何灵辉说。日前,记者来到何灵辉的有机肥生产加工基地采访。
今年是何灵辉转型发展的第10个年头。建厂伊始,他就迎来了一个大难题,由于当地农民习惯使用化肥,对有机肥不感兴趣,致使有机肥销路一直打不开。为了让产品尽快进入市场,他决定把开厂前三个月生产的有机肥免费赠送给当地农户,并亲自上门宣传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坚持一段时间后,果农们发现用有机肥种植的水果品质提升显著,且对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有机肥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受到果农们一致青睐。“通过我们技术改进以后,我们的产品在农业生产方面,对果品的品质、种植环境的污染改善上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何灵辉说。
白廊镇白廊村、江口村位于东江湖畔,过去村民大都以捕鱼为生。自全市开展禁捕禁渔工作以来,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上岸从事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行业。如今,这里的桃子、枇杷、桔子等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用“两山”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优生态、强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闯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了保障国家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湖泊、国家战略水源地东江湖的水质安全和库区生态,我市扛牢保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强力推进东江湖保护“一号工程”,全面实施东江湖全域十年禁捕禁渔,落实畜禽禁养等措施,沿湖500米范围内59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关停,养殖户纷纷转型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白廊镇白廊村村民何灵辉带头响应,签订生猪退养协议,在远离湖岸的区域开办了一家有机菌肥厂,每年能消化5万吨畜禽粪污,可生产有机菌肥1.2万吨,成功实现转型发展。
我市曾是有名的“煤都”,而三都镇曾是我市的工业重镇,这里曾经分布着众多煤矿、小煤窑。因长期开采,煤炭资源日趋枯竭,转型发展迫在眉睫。2008年,资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全面落实生态环保政策措施,一边提升传统产业,一边探寻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家住兴宁镇茶田村的村民谢满田就是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如今他经营着一家200多亩的果园,主要种植精品黄桃、鹰嘴桃。小学毕业后,谢满田就在挨近家乡的三都镇碑记村小煤窑打工,后来随着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资兴关闭了所有的小煤窑,失业后他来到建筑工地打工补贴家用。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开始种植生态水果,正式与东江湖水果打交道。
“因为东江湖旅游越来越红火、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东江湖水果越来越出名,我就转型种水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兴宁镇茶田村果农谢满田说。目前,经过近几年的精心管理,谢满田种植的水果因品质非常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正在逐步拓宽,他也成功吃上了“生态饭”。
像何灵辉、谢满田这样以“绿”生“金”,享受生态红利的群众还有很多,这得益于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市守牢生态“底线”,不断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全力助推县域经济“加速跑”。“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四水联动”,围绕“四大定位”“五高发展”“六区建设”,大抓保护、大抓产业、大抓创新,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资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市可持续发展推进办行政部长李建锋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科 刘震寰
编辑:曹 娜
二审:林依娜
三审:廖英武
本文为资兴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49/62/13945971.html